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9月21日)出席「鳳凰灣區財經論壇」時表示,香港已跨越動盪不安的日子,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未來5年是為香港發展打開新篇章的關鍵期。
他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堅持持續改革開放肩負重大意義,同時帶來龐大機遇和發展動能。在世界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不斷演變下,對於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信心。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毛超峰發表開幕演講。在談到以文化創新驅動跨界融合時,毛超峰表示,文化創新一方面能令傳統粵港澳文化煥發生機、歷久彌新,另一方面能解放思想,使文化與時俱進,推動其他領域創新,從而解鎖未來無限可能。他表示,進行思想碰撞、開展交流互鑑亦是一種有益的文化創新推動方式。
5大財金優勢 為發展打開新篇章
李家超提出,香港在推動大灣區和促進本地金融業發展有5大優勢,包括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不斷加強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擁有全球頂尖的投融資平台、屬世界一流的財富和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全力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
在中港兩地金融監聯通上,他表示,兩地監管機構已開展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互換通)。同時,中國證監會將推動符合條件、在香港主要上市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研究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以及支持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
在促進創新科技融資上,他表示,港府和前海管理局聯合推出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新措施,便利香港私募基金業界的境內投資業務,同時促進兩地科技創新合作。證監會和港交所也將爭取盡早提出具體建議,修訂主板的上市條件,配合具規模但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先進技術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為香港的投融資平台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
覃偉中:積極對接北部都會區
與會的深圳市市長覃偉中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將致力實施「灣區通」工程,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深港澳更緊密交流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方面。深圳政府已率先在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積極推進4通──「深港通、債券通、理財通、保險通」,著力提升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黃偉綸:香港發行綠色債務創570億美元新高
同場的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提到,去年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創新高,已達到570億美元,為了抓緊碳市場發展的機遇,香港也正在努力推動成為國際要求的資源碳市場,這方面的工作包括促進業界人才培訓、籌備落實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
另外,李家超表示,香港已放寬「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下申請外部評審資助的貸款門檻,以支持更多企業獲取綠色融資,並將繼續推動綠色金融人才培訓、標準釐定、碳市場機遇等多方面的工作,助力大灣區綠色發展。
而在財富和風險管理上,將提出立法建議,為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控權工具提供稅務寬免,全力推動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港府又做了多項措施,加強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至今已經促成兩宗巨災債券於香港發行,分別為內地和日本風災所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障。
許正宇:成立跨機構小組 促進人才培訓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為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得更廣更深,政府已成立由多個政府部門及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協調金融業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措施應對,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並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督導小組的工作重點包括氣候相關披露和可持續匯報、碳市場機遇以及促進人才及技能培訓等。
同時,港府也將落實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預計於今年第四季正式推出,以資助金融及相關界別的人士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和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從而推動他們參與培訓,擴大本地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人才儲備,配合業界更積極把握綠色金融機遇。
在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方面,他表示今年2月推出新一輪「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為金融從業員提供受資助的金融科技培訓課程,及資助業界組織為成員舉辦同類培訓課程。逾2000名在職金融從業員已出席網授課程,以提升他們對金融科技的知識及認知。資助項目方面,7個金融科技培訓的建議計劃已獲批資助。
此外,他表示政府亦持續為金融科技從業員制訂具素質保證的專業資歷,促進其專業發展,豐富本地的金融科技人才庫。首批適用於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專業資歷已於今個月推出。我們已同時推出「金融科技從業員培訓資助先導計劃」,成功取得該金融科技專業資格的從業員,將獲八成學費資助,上限為25000元,名額約1500個。
史美倫:連接是對抗風浪最好工具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表示,連接中國和世界,是香港交易所一直以來堅持的核心戰略。多年的實踐證明,連接能夠為市場帶來共贏,滬港通和深港通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這樣才是應對全球國際上的風浪的最好的態度和工具。
自從2014年推出以來,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股票市場的主要渠道,截止2022年6月底,外資持有的A股總市值已經比2014年初大幅增長了近10倍。港股通的成交量也不斷地增長,提升了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和活力。她表示,滬深港通的成功,不僅促進了兩地市場的繁榮,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機遇。
史美倫表示,中國證監會宣布的3項擴大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的新舉措,包括擴大滬深港通範圍、支持香港推動人民幣股票的交易櫃枱,以及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顯示了國家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大力支持,以及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決心。香港應該全面準確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保持獨特的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的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才能鞏固我們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
梁定邦:全球經濟已從美國主導進入多邊局面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證監會前首席顧問梁定邦在分析全球經濟的挑戰時表示,毫無疑問,我們站在歷史上一個重大變局的時代,4個趨勢正在主導:第一,從單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貿易、貨幣及資本市場,全球經濟已進入多邊的局面。其中原因是中國經濟與綜合國力的崛起,使美國擔憂喪失其主導地位;第二,能源與食品價格飆升,使不少國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第三,新冠病毒的擴散是人類100年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危機。因為這個危機,世界的原有供應鏈已被嚴重斷層,引起各種物資的短缺,使價格嚴重上升。另外更嚴重的世紀危機是氣候變化,其帶來的禍害,也歷歷在目。
第四,雖然局勢嚴重,危機滿布,人類也不是躺平的。世界已從第四次工業革命進入了第五次工業革命。如果人類可以善用本身的勤奮與智慧,世上很多難題及危機也可以解決。這是人類所有的能量,也是人類的希望。可是要真正釋放出來的,需要人類共同合作。這個恰恰是時代向人類的挑戰。
成熟國際化金融體系 為創科提供良好基礎
香港科技大學候任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對香港的未來,特別是創科發展,充滿了信心。她認為,信心首先來自國家的大力支持,香港回歸25年,國家一直是香港最堅實的後盾、是香港發展的定海神針。國家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鼓勵香港創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了國家的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未來可期。
第二個信心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對創科發展的重視和支持。近年來,特區政府投放了很多資源,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環境。第三個信心來自香港在創科領域的優勢。擁有多間世界一流大學,匯聚了很多頂尖學者和專家,科研成就獲國際認可。而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和環境,以及成熟的金融體系,這些都為創科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第四個信心則來自香港創科發展面臨的機遇。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大灣區建設、實施「十四五」規劃,都為香港創造了不容錯失的的重大發展機遇。香港要推動創科發展,應該把握好國家戰略規劃帶來的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