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孫」是哪一代的孫呢?

增釋「罕見」字 (上)

報章最近有些「罕見」字,版面或已有些解釋,但似仍可以再談一下……
報章最近有些「罕見」字,版面或已有些解釋,但似仍可以再談一下:
 

一、笨

張大春先生在「認得幾個字」專欄中說「笨」(《中國時報》,5、15,頁 E4),提及「『笨』這個字與『愚蠢』相提並論其實不無可疑」,所言甚是。笨原是「自認高材老更剛」的竹(宋王安石詩句)的那層內膜,它和笨拙扯上關係,正式見諸書刊者,似乎首推唐時,由房玄齡、褚遂良等補注合撰之《晉書.羊曼傳》——內中提到晉豫章太守史疇,因為身體肥胖,時人稱之為笨伯。但為何用「笨」這個字,似乎無從稽考。不過《康熙字典》裡,的確有一個引《集韻》指稱粗率、愚拙甚為貼切的笨字——豎心旁加上本字的「忄本」(卯集上,心部五畫)。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是:「部本切,音笨,性不慧也」,也不知甚麼原因,這個「忄本」字也並沒有廣為世用,正如形容「急急離開」最貼切的一個「赸」一樣(「赸」,音同散,《西廂記.鬧簡》:『你也「赸」我也「赸」』),不知何故,世人只用散,而捨「赸」不用。
 

二、跽

 

台北歷史博物館曾有「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展出大陸漢陽陵博物館的稀世彩俑,其中之「塑衣式跽坐拱手俑」更是鎮館之寶。這裡要說的是「跽」字。跽,音伎(ㄐㄧˋ),是長跪之意,長跪不同一般的跪或唐(日)式跪坐——它是要求兩膝着地,上腿和上身挺直而跪,臀部不碰腳跟,是表示有所動作的樣子。《史記.范雎蔡澤傳》:「秦王跽而請曰:『先生可以幸教寡人。』」
 

三、重孫

 
報載大陸廣州白雲區一位富豪,為慶祝重孫滿月,把整條馬路包了下來,筵開138桌,擺闊之態令人側目。重孫是那一代的孫呢?答案是孫子的兒子,亦即曾孫。《爾雅.釋親.孫之子為曾孫注》:「曾猶重也。」
 
關於人倫之輩序,我國自古即甚重視,故啟蒙之訓古《三字經》即有:「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元),乃九族,人之倫」之教;而明邱濬所撰之《成語考》,說得也很清楚:「何謂九族?高、曾、祖、考(父)、己身、子、孫、曾、元(玄)。始祖曰鼻祖,遠孫曰耳孫。」(〈祖孫父子〉篇)玄孫兒子稱來孫,再來就是乃孫、雲孫以及耳孫等等,湊成祖宗十八代。
 
宋代陸游囑咐兒輩「王師北定中元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其後,宋終亡于元,有人寫詩感嘆地說:「來孫却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乃翁、來孫,皆是輩分。當今社會,三代同堂可能是常態,四代、五代同堂就不易了,難怪大陸富豪要「熱烈慶祝」一番。
 
 (封面圖片: Pixabay/CC0)
 

彭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