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以96高齡駕崩,英國全國哀慟。女王閨名是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姓溫莎(Windsor),是溫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我們經常看到的英女王標記ER,E是Elizabeth,R是Regina,拉丁文是女王的意思。
溫莎王朝與英國歷史
溫莎王朝的父系本姓韋廷(Wettin), 屬於薩克森──科堡暨哥達(Hous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王族,帶有德國血統。一次大戰期間,英德兩國是交戰國,所以英國王室便將姓氏改為溫莎,取材於著名的溫莎堡,所以是先有堡,後才有王朝。今天,薩克森的支裔包括了保加利亞和比利時的王族。
英國的正名是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主體英格蘭之外,還包括了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過往,英格蘭與蘇格蘭及威爾斯曾經長時間兵戎相見。
英史我是外行,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The Plantagenets: The Kings who made England,書長600多頁,詳述中古時期統治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1154至1399年)。王朝起源於法國安茹(Anjou)。由首任國王亨利二世(1133至1189年)起算,經歷了9位君主,末於理查二世(1367至1400年)。帶領十字軍東征的「獅心王」理查一世,便是第三任君主。影響深遠的《大憲章》是第四任君主約翰在位時起動的。
金雀花王朝起源於法國安茹
金雀花王朝年代,英格蘭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既和法國啟動百年戰爭,又討伐蘇格蘭和威爾斯。國力高峰期, 版圖除了英格蘭之外,還包括法國西隅的諾曼第(Normandy)、布利塔尼(Brittany)、加斯科涅(Gascony)等地區。金雀花王朝統治英格蘭兩個世紀,奠定了英格蘭後來的疆界。
王朝初立時,國王只懂說法文,慢慢中古英語開始在文學和法律上被接受。《大憲章》限制了君權,平民的產權受到保障。全國設立處理民間糾紛的法庭,開啟了英國按法辦事的傳統。金雀花王朝誕生了一個具凝聚力的英格蘭,整個王朝卻是從一國不懂說英語的法國人開始。金雀花王朝的國王一直到了15世紀的亨利四世, 母語才是英語。
女王歷史很難重複
歐洲國家之間,王族通婚甚為普遍,過往很多是都政治交易。時移勢易,今天大部分的歐洲王室都沒有實權。伊利沙伯二世得天獨厚,享高壽在位70年,民望雖然難免有起有落,但觀乎噩耗傳出後,全球吊唁紛至,是一個接近完美的句號。
BBC新聞屢次讚揚她為英國提供了constancy。的確女王是舊制度的守護者,但歷史很難重複。「實習期」超長的查理斯三世,做儲君時已經提出要精簡王室,儲君說話較少包袱,且看他登基後能否真為溫莎王朝創新局面。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