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標誌中央對港的新政策,主要內容包括:
一、 宣示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監察權;
二、 港人必須愛國,法官也理應如此。
人大常委會就特首普選三重落閘的8.31決定,就是貫徹落實這項新政策,確保普選安排不會絲毫影響中央事前決定誰人可當選的權力。為了抗衡爭取真普選的佔領運動,特區政府和本地左派團體在中央支持下組織強大「愛國群眾」力量,最終成功瓦解「敵對勢力」,拘捕千人。到執筆時,被捕者完成司法程序的人數不夠兩成。其餘八成,包括不少政壇活躍分子,小部分一年後才正式檢控,其餘不知等到幾時才上庭。這個漫長檢控過程的客觀效果,是社會長期蔓延官民對抗的撕裂情況,連法官判案結果或判刑輕重,也成為愛國或民主陣營(這是籠統分類)動輒批評司法不公或偏頗的理由。這對香港司法獨立的形象,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在寧左勿右、愛國唯一、政治至上的大氣候下,特首梁振英在佔領運動期間,獲國家主席習近平送上「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的古詩句。雖然政改以「等埋發叔」的荒謬方式否決,但梁振英似乎繼續得到中央高度信任,以至他可以一口氣炒了兩位(全部香港市民都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錯事的)局長,即按本子辦事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和根正苗紅、為愛國坐過牢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讀者可參閱《冷血炒人劍指三方 為求連任必多動作》)
一、炒局長遭受批評
不過,最近發生三宗事件,顯示中央對港政策可能醞釀重大變化,值得仔細分析。
第一宗事件來自梁特首炒曾局長的餘波。
曾德成被炒令其兄曾鈺成拍枱批評梁振英,已屬舊聞。香港最資深的愛國陣營元老吳康民對此事有微言,亦是意料之內。但他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傳遞的政治訊息,卻不可等閒視之。
首先,吳康民對梁振英管治失敗的批評非常嚴厲,例如指他施政不暢,源自未能凝聚班子及公務員;中途換人,上位的不比舊的好極為不智;管治手法更令一些人「撓埋雙手」等。其次,他雖然不評論梁振英是否適合連任,但認為下任特首由公務員出任「可能穩陣啲」,他更看好以前批評過的曾俊華。
我不相信吳康民對中央決定誰當下任特首有很大影響力,但他認為梁振英不勝任特首的訊息,反映的是本地傳統愛國陣營的意見,中央不可能不重視。假如香港在政改後不再「板蕩」,或中央不想為了推廣愛國而不惜令香港「板蕩」,管治成績未能令大多數港人滿意的梁振英,可否單憑「忠臣」表現繼續做下去?其實,假如中央對梁振英充分肯定,資深愛國的吳康民不可能不知情而講出這番極度不容氣的說話。我們或者可以從下面兩宗事上看到一些端倪。
二、「適度有為」惹質疑
日前梁振英就自由黨主席鍾國斌批評他的表現,撰文幾千字回應,舉出他認為是「適度有為」的政績,例如停止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實施限奶令、設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推出樓市雙辣招等。結果自然是知名度因此大為提升的鍾國斌欣然迎戰,撰文批評梁振英錯把「干預」說成「有為」,而梁舉的例子其實衍生更多問題云云。
值得留意的是梁文罕有的客氣,甚至說希望各界人士就香港的經濟發展問題,繼續提點政府。這個姿態顯示梁振英明白,中央對港政策回復以經濟為主。可惜梁振英對經濟金融以至創新科技的認知和能力,都未能取信業界以至一般市民。他以避免過度競爭為由,否決香港重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劣績。
既有吳康民批評他的管治能力,又有自由黨批評他不懂經濟,把干預當有為,適度變過度,梁振英可算兩面受敵。連任心切下,他一定會部署後着,包括如何處理可能成為下屆特首候選人的對手,或損害他管治威信的政治勢力。
另一方面,中央面對內外經濟、金融、政治嚴峻挑戰,會思考如何處理梁特首與他人的矛盾,避免香港為國家添煩添亂。這可能是促成第三件事的原因。
三、中央與泛民溝通 特府無份
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來港約見民主黨,表面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是落實早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泛民有些可以溝通的對象。況且,中央官員與民主黨溝通有贏無輸,反而民主黨可能會像2010年那次溝通後,得不償失。
事件中最耐人尋味的小插曲,是民主黨提出特區政府官員應列席後,沒有官員出現。事後政府發表聲明,指港府事前知悉有關會面,並將繼續致力促進溝通。這句官式聲明的正確解讀,是港澳辦不歡迎特區政府官員參與今次溝通,而將來中央與泛民的溝通,也可能沒有特府份。
這個毋須特府參與的做法,一方面顯示中央愈來愈不介意行使其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另一方面,中央想籍此消除誤報軍情的機會,和監察特首的行為。
總而言之,從上述三宗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央正調整過去兩年對港的極左政策。過程中,中央便不得不考慮梁振英的情況,和中央與泛民溝通或恢復統戰的策略。我們稍後可以從另一件事,即港大委任副校長的結局中看到多些(希望是向好方面的)變化。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刊於《信報網站》,獲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王永平 Facebook 專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