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須與業界合作 齊為公共道路運輸減碳

為加快過渡至零排放交通,港府應盡快為零碳排放專營巴士制定有明確時間表的路線圖,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加快並擴大試驗電動巴士和氫燃料電池電動巴士計劃的規模,從而測試零排放車隊的營運表現,確定技術可行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今年報告表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上升,須於2030年前減半,才有可能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然而,香港政府於去年僅設立在2035年把碳排放總量減半的目標,比IPCC目標慢了5年。到底香港應如何盡快減碳?推行零排放綠色交通運輸或是其中一個方法。

轉型綠色交通的契機

香港公共交通服務發達,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每天近九成出行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即使政府繼續推行「以鐵路為骨幹」的公共交通政策,專營巴士仍是本港第二大公共交通工具,在香港城市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巴士網絡與鐵路互相協調,方便乘客轉乘接駁。政府發展鐵路時,亦須完善專營巴士網絡,令公共交通更有效率。

政府於去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和《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為電動私家車普及化設立明確目標。然而,兩者均未有提出為專營巴士車隊減碳的具體計劃。觀乎全球趨勢,歐盟要求到以2020年為基準,2025年或以前須把重型車輛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5%,並於2030年前減少30%。美國則要求2027年把重型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7年水平減少5-27%。而中國亦收緊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標準,於去年實施重型柴油車中國第六階段排放標準。故港府應加快腳步,為公共道路運輸減碳。

現時由於疫情影響影響減少公共交通載客量。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燃料價格波動,令本地公共交通營運商帶來了壓力。但有危就有機,此正是一大誘因鼓勵營辦商轉型,邁向零排放綠色交通運輸。

雖然政府鼓勵發展新能源零排放巴士,不過各部門未仔細規劃相關配套設施。(亞新社)
雖然政府鼓勵發展新能源零排放巴士,不過各部門未仔細規劃相關配套設施。(亞新社)

綠色營運挑戰

交通運輸為香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於2020年佔達19.7%。而道路交通亦是路邊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會導致健康風險。去年本港幾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大部分均較前年上升,當中路邊二氧化氮的年均濃度更超出世衛指引逾6倍。故此,政府應為香港公共道路交通減碳,以實現香港的淨零排放願景,並減少空氣污染和改善市民健康。

現時香港95%專營巴士由3軸雙層巴士組成,每輛巴士須於陡峭道路持續使用冷氣設備,並行駛日達300-450公里。雖然政府鼓勵發展新能源零排放巴士,不過各部門未有仔細規劃巴士充電相關的配套設施,故有專營巴士要綠色轉型其獨特的營運挑戰,包括可供選擇的零排放巴士品牌和型號有限;現有零排放巴士技術續航里程不能滿足香港繁忙密集的巴士服務;營運零排放巴士需要高昂投資成本,包括購置巴士、購買並尋找空間裝置相關基礎及配套設施;由於需要額外空間裝車輛電池,目前零排放巴士運力較現時柴油巴士少約20%,巴士公司或需額外的車輛和司機來維持服務水平。

近日,有巴士營運商把全球首輛3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引入香港,有望應付香港獨特的營運要求。然而,香港現時未有關於氫燃料電池的法規和基建設施,根據現時《危險品(一般)規例》,氫氣屬於第二類危險品,故需妥善規劃氫燃料供應、物流和儲存方式,才可使用此綠色技術。

盡快制定明確路線圖

為加快過渡至零排放交通,港府應盡快為零碳排放專營巴士制定有明確時間表的路線圖,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加快並擴大試驗電動巴士和氫燃料電池電動巴士計劃的規模,從而測試零排放車隊的營運表現,確定技術可行性。另一方面,運輸署現時規定的柴油巴士規格未能完全應用於零排放巴士,政府應減少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監管限制,並修訂相關法規以配合零排放巴士的發展。此外,港府應統一充電裝置和電池標準,制定處理汽車電池的程序,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專營巴士營辦商、能源公司以及不同學者、研究和非牟利機構在去年組成「零排放交通聯盟」,並於近日發表白皮書,提出完備的減碳藍圖,其中涵蓋綠色運輸技術、充電設施或加氫燃料等基建設施發展、車輛監管框架和投資模式等範疇,冀望政府考慮以上建議,合作解決技術和其他層面問題,共同推動香港道路交通運輸的減碳規劃,使香港邁向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