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回顧了近30多年來幼稚園經營狀況和模式的變化。而這一變化近年因着兩個因素而更形劇烈:首先是政府對幼稚園的資源投入愈來愈多的同時,對幼稚園營運的規範也愈來愈多;其次便是近兩、三年久未消退的疫情,不單直接打擊,甚至威脅幼稚園的經營及存續,也暴露了幼稚園經營一直以來的問題。然而,這些因素也為未來幼稚園的持久經營帶來了一些啟示,讓我們在認清當下問題的同時,找出幼稚園邁向可持續經營的可行路向。
政府加大資助 機遇挑戰並存
如前文所述,近年政府對幼稚園教育的投入愈來愈多,除了引入學券制外,也於2017年發布了《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為幼稚園教育的課程劃定一個框架。對於幼稚園的營運來說,政府的資助無疑提供了更多資源和財政上的支持,以收生多少決定資助金額,例如:收生多資助固然多,相反地對於收生不足資助固然少,無論如何,確實是對幼稚園的營運有所裨益的。
然而,政府的投入在為幼稚園營運帶來更多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不少挑戰。政府的資源投入在很大程度上真的只是投放了資源,卻沒有清晰指出該如何善用這些投入了的資源;而且反過來對幼稚園的規限變得更多,變相限制了幼稚園發展的自由度。例如在現行政府資助的政策下,政府資助分配為教師薪金須為幼稚園全年支出的60%,而其餘40%則是其他支出(包括租金及非教學職員薪金等等)。如教師薪金60%不足,可以使用40%其他支出作補助,包括租金只能佔40%。
相反地如40%支出不足,不可以使用60%教師薪金補助,而且若資助在無法完全用盡於教師薪金,達致某個上限則必須歸還給政府則必須歸還給政府。雖然這一規定由本年開始轉變了,但之前一直為幼稚園的財政調配帶來不少限制。以筆者個人意見,如果政府的財政補助不規限用途和比例,能讓幼稚園自主安排和管理的話,反而會更好,能讓政府投入的資源真正用在幼稚園有需要的地方。
課程當在指引下百花齊放
另一項挑戰是政府在課程方面的規定。 雖然在《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規定了幼稚園教育須包括六大範疇,但其實這只提供了一個很概略的課程框架。至於課程具體該如何規劃,以及當中應包括什麼內容,仍待幼稚園持續發展。
筆者個人認為,即使是有課程指引的大框架,幼稚園的課程仍應該是百花齊放的。畢竟幼稚園教育的本質歸根到底是學前教育,注重幼兒身心,培養幼兒學會自主學習,和中小學階段的教育仍是有所分別。故此到底政府在規劃幼稚園教育課程時,有沒有相應的尺度,讓幼稚園得以跟隨或調整,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面對政府的資源投入及伴隨而來愈來愈多的規定,其實幼稚園是必須予以回應的。這能讓政府知道業界的訴求,並讓政府思考,是否他們自己作出的規定就是最好的?還是應該尊重專業自主和領航,在作出規定前,先聆聽和參考業界的意見?這也有助政府能根據業界的訴求,調整有關的規定,讓幼稚園營運以至整體教育更臻完善。
幼稚園須具備財政及社會敏感度
當然,近年影響幼稚園營運最深的無疑是反覆無常的疫情了。疫情令學校長時間無法上實體課,回校上課遙遙無期,往往令不少家長在中途決定讓子女退學,直接打擊幼稚園的學生人數和收入來源,造成幼稚園財政的危機。
與此同時,疫情下的營運危機,也暴露了幼稚園營運方面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政府對幼稚園資助規限的問題。如上文所述,政府的補助規定對租金的補助只能佔40%,而且40%的其他支出補助有餘額時,可補貼教師薪金,但若60%教師薪金補助有餘額時,卻不能用來補貼其他支出。而其實租金是不少幼稚園的主要支出,所佔比例甚高。這造成當疫情導致收生不足時,這造成當疫情導致收生不足時,未達到有關租金資助要求,租金未能100%津貼,其餘則由幼稚園支付,幼稚園往往欠缺足夠資金支付租金等經常營運支出,導致立刻出現經營危機。
另一方面,當疫情來臨,收生出現問題時,幼稚園很快就出現營運危機,也揭露了其實不少幼稚園缺乏財政敏感度,在財務上並沒有足夠儲備,也對社會情勢的發展欠缺前瞻性,令學校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態時,無法在財務上加以應對和調配,去回應不同的情勢。這同時也為往後幼稚園的營運帶來了一個契機:若一直以來所依賴的生源因突發事態而有所動搖時,該如何調整收生策略,利用社會資源去擴大生源呢?
未來幼稚園該如何達致持久經營?
在疫情短期內似仍未完全終結之時,到底未來幼稚園該如何能達致持久的經營呢?筆者認為,政府固然應該將資源投放去幫助有需要的幼稚園,而且適度放寬在資助上的規限,讓投放的資源能真正用得其所。但幼稚園要達致持久的經營,關鍵仍在於學校本身。
就此,首先校長應和辦學團體一同思考學校辦學的方向,了解學生的背景和需要。面對社會情勢的變化對學校收生的影響,學校管理層應審視學校的財務狀況,並且對於學校的財務有長遠和前瞻性的規劃。在以往的生源不能完全依賴的情況下,幼稚園更要思考:如何吸納學生和擴大收生來源?怎樣向學校所處社區以外的家長和社會人士推廣本校,吸引其他來源的學生入讀呢?
在這方面,除了善用各種不同的社會資源外,幼稚園更要建立起自己的獨特性:是否能有獨特的課程或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和環境是否能針對特定學生的需要?又如何能讓家長知道學校的這些獨特之處呢?只有如此,加上如政府能正視有關問題全面資助,幼稚園方能面對和應付社會情勢急劇變化帶來的衝擊,實現持久的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