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積極不干預」容易 「適度有為」不見成績

梁特首說放棄積極不干預,只是為求政治正確的表述。重點落在「適度有為」這個「新」思維上。但這「新」思維,成績又如何呢?
早前特首梁振英接受新華社專訪,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適度有為」引導和配合企業。同時,香港必須抓住機遇,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
 
政改以「等埋發叔」的鬧劇完場,梁特首隨後表示他會專注於經濟、民主。在經濟方面,重中之重當然是香港如何配合由中央推動,橫跨亞、歐、非洲的「一帶一路」劃時代大戰略。
 

一帶一路 考驗梁、曾

 
新華社訪問梁特首三星期前,曾就「一帶一路」專訪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新華社發表梁特專訪報道後,梁營網站立刻提醒網民,梁特專訪全長3600多字,是新華社歷來最長的香港政治人物專訪!(梁營網站早前就換局長一事,第一時間澄清是梁特首主動換(炒)人。)以訪問全文字數超多(較財爺訪問字數多近倍)顯示中央對梁特首重視得多,究竟是聰明或「愚蠢」的宣傳手法,留待近期天天發聲的曾鈺成評論。
 
比較兩位受訪者談論香港「一帶一路」的角色,梁特首只重覆他發明的名詞「超級聯繫人」,加上他最喜歡考慮的「設立專門機構」。曾司長則指出香港可以發揮的優勢,在於金融、貿易物流、工商業服務和旅遊四大產業。以金融為例,曾司長稱香港位列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集資、融資平台,更可以成為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投行的財資中心。
 
假如「一帶一路」是中央出的考題,哪位受訪者的答案較實際?結果應該不言而喻。
 
梁特首對經濟不在行,本身不是大問題。關鍵是他應該善用人才,不以人家是否聽話或自己的權謀考慮為任免準則,更不要以「政治正確」的思維改動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或用形式主義代替實際行動(例如凡有事便先成立新機構)。可惜,從這個角度看梁特首的專訪,我看到不少值得中央及港人擔憂的地方。
 

梁為何重提「放棄積極不干預」

 
梁特首在訪問中強調,政府必須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政治上,這個說法完全正確。奇怪的是,他不是三年前競選特首時已說過這句話嗎?舊事重提,是否暗示有人扯後腿,令他未能做出「適度有為」的成績?
 
早於2006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已經公開聲明,政府不以「積極不干預」為經濟政策的主導思想。他提出一個新經濟原則,就是「大市場、小政府」,意即政府會盡力支持、推動經濟發展。私營界別可以自己做的事,政府不應干預市場。他亦強調政府的具體經濟政策,不應囿於籠統口號。
 
上述聲明,是曾蔭權聰明的政治表態。事實是,回歸後歷任財政司長,從曾蔭權、梁錦松、唐英年,到現任的曾俊華,都從來沒有用過「積極不干預」這個表述。不過,另一個事實是,無論是「大市場、小政府」或「市場主導、政府促進」等新術語,特區政府在財政上,都貫徹回歸前的政策,即審慎理財,避免赤字。經濟上,則依隨夏鼎基定下「積極不干預」的精粹,即一方面不採納上世紀60年代郭伯偉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另一方面,政府須深思熟慮後(「積極」)才決定「不干預」市場正常運作。在香港,市場正常運作當然以自由競爭為根本,政府的角色主要是適當監管,而不是主導或阻撓商業行為。
 
合理假設是,梁特首說放棄「積極不干預」,只是為求政治正確的表述。重點落在「適度有為」這個「新」思維上。
 

「適度有為」 成效成疑

 
翻查官方紀錄,梁特首在2012年上任兩個月後,便在網誌上提出「穩中求變,適度有為」這個新方針,更補充說「在時間上,成熟一項推一項,急市民所急」。2013年的施政報告中,梁特首為「適度有為」定義:「在市場可以發揮優勢的時候,政府不應干預,只要提供公平競爭的平台。但當市場失效時,未能發揮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為。」然後他舉出三個適度有為的例子:落實「港人港地」、推出買家印花稅、停收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
 
停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不是經濟政策,暫且不談。「港人港地」匆忙推出,然後不經檢討便無限期擱置,是「衝動行為」多過「適度有為」。推出買家印花稅(以及後來更多壓抑樓價飆升的措施),其實同樣符合港英時代「積極不干預」政策,不見得如何「適度」,亦沒有很大成效。
 
上述例子顯示,作為一項新的經濟政策主導原則,「適度有為」其實只是句沒有內涵、不能確切理解及落實的政治口號。什麼是「適度」、如何才算「有為」,完全沒有客觀標準,連一些原則上的論述也沒有。
 
以實際成績,看過去三年梁特首提出的政策,我找不到一個適度有為的成功例子。相反,梁特首以避免過度競爭為由,不惜違背既定政策,決定不發牌予香港電視,卻是「反常干預」凌駕「適度有為」的反面教材。今天,面對 Uber 的挑戰和商機,政府只懂得採取永遠不會錯的依法執法。
 

暗示想 「一手抓」經濟?

 
梁特首在新華社專訪中,可能想暗示他三年來未能在經濟上做出成績,是因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不聽話,阻撓他想推出的一些「有為」政策?回想他上任前,已提出設立副財政司司長職位(未能通過立法會),上任後成立金融發展局(淪為諮詢組織),以及梁營分子經常批評曾俊華因循守舊、缺乏新思維,我認為這個猜測有事實根據。進一步猜測,在主動換局長的先例下,梁特首會否為了確保他的「適度有為」充分落實,建議換財政司長或把曾俊華架空,實行經濟政策一手抓?
 
令人擔憂的是,根據梁特首對經濟政策、事務的認知和公開講話,他全力專注經濟,可能會為香港帶來災難後果。這是中央和港人都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刊於《信報網站》,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永平 Facebook 專頁: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