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0年9月30日,本刊主編應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邀請,出席城大校長郭位教授的專題演講,據了解,當時城大亦有邀請行政長官出席。今天發生的種種,其實郭校長在一年半前已作出警告;不幸地,決策當局未有認真參考專家的意見,群龍無首。現將當日郭校長講座重點重新整理,希望社會各界可以亡羊補牢。
新型冠狀病毒自2019年12月下旬被首先正式發現,目前正影響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及國際運輸工具。
傳染性流行病如新冠病毒和沙士,以及核事故都曾對社會造成重大災難,其直接、間接造成的後果包括經濟損失和社會不安。其實,每年因季節性流感死亡的人數千萬倍於所有核事故死亡人數的總和,卻甚少引起注意。
抗疫應建設C3I應變小組
郭校長指出,核電廠的安全運營主要來自人為疏忽,在經過幾次重大核事故後得到提升。同樣,該觀察也適用於傳染病的爆發,不同的是似乎無人吸取經驗。經一事,長一智,針對流行病爆發,應建立使用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資訊(Intelligence)(C3I)的緊急應變小組。
應變小組由精心挑選的相關專家組成,在流行病爆發時,即刻做出分析及決定。這一執行機構的作用如同應變系統的預警「大腦」,能夠在事件的當刻及不良結果出現之前當機立斷。C3I包括3個重點:
一、縮短並簡化從原始資料到緊急應變小組之間的訊號傳遞過程,再進一步縮短決策的過程;
二、預測危機,進行可能的情景模擬,即時向公眾傳遞應變資訊;以及
三、應變防備計劃包含具體明確的要素,迅速建成臨時庇護所的能力,儲備保護直接抗擊流行病的醫護人員和前線工作人員,以及供相關專業人士使用的食物、藥品、裝備物資等。
設計新型醫院 降低院內感染率
大量醫護人員受感染令人痛心,新冠疫情期間醫護專業人士佔不同國家已確診病例的4.1%至25%,更不用說在醫院內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在沙士期間也看到過這種情況,當時全球共有21%受感染的是醫護人員。患者與醫院工作人員間,以及醫院內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應該被最小化,從而消除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此類設計概念應該在健康一體化(人類──動物──環境)的系統,或醫院以外的其他生活環境中實施;如果認真執行,可以大大減少大流行的爆發次數和社區的恐慌。
郭校長表示,應用「故障樹分析法」設計新型傳染病醫院可以降低院內感染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公共衛生外,緊急應變小組團隊和新概念醫院還需要醫生、建築師、工程師、傳染病、生物資訊學、行為科學、安全和政府財經方面的專家意見。請注意,醫生只是緊急應變小組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
自2019年底爆發新冠病毒病以來,郭校長提議成立緊急應變小組,進行早期類比,採取果斷行動。公開正確的資訊以防止對公眾的潛在心理和社會影響,減少次生性損失。香港缺少緊急應變小組,新冠病毒病至今處理得糟糕,日後將遭遇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