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民幣納入SDR的良機

人民幣能否納入 SDR?股災後似乎機會渺芒。然而,近來局勢卻是峰迴路轉⋯⋯
股災之後,不少人一度認為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已是希望渺茫,然而近來局勢卻是峰迴路轉。
 
過去一周,人民幣匯改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連鎖反應。匯改次日, IMF 發表聲明稱,「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新機制,是受歡迎的舉措。」稍早的8月4日, IMF 發布了一份長達64頁的評估工作進展報告,重點即為對人民幣的評估。這表明,中國政府與 IMF 正相向而行。形勢既沒有一些人想像中那般險惡和悲觀,也未到慶祝之時,仍需扎實推進金融改革。
 
倘若人民幣能在今年11月,IMF 董事會上獲准納入,除了世紀初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自動替換成歐元之事,這將是自1981年以來,SDR 首次納入新貨幣。
 

中國金融現況或乎IMF標準

 
SDR 是 IMF 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於償還 IMF 債務,亦可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的國際收支逆差,是一種賬面資產。它幾乎不用在私人交易和融資。然而,一旦納入 SDR,貨幣就會被視為公認的儲備貨幣。有人認為,SDR 單單具有象徵意義而已,畢竟它在全球官方國際儲備(含黃金)中僅佔2.5%。不過,眾多市場人士認為,儲備貨幣地位將為中國帶來諸多實際好處,例如:降低借貸成本;促進中國企業海外擴張;讓主要大宗商品的跨境合同能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從而減輕美元定價所引起的外匯風險;以更具效益的方式配置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
 
其實,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國家來說,SDR 最重大的作用,當數其倒逼、催化國內金融改革。IMF 極有可能將當前的 SDR 貨幣籃子有效期,延長至2016年9月底。這意味着,中國推進金融改革雖然只爭朝夕,又有一定時間彈性。
 
人民幣納入 SDR 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指標、操作性問題以及中國改革進展。指標方面,一種貨幣要入選 SDR 籃子,須滿足兩大條件。一是貨幣發行國的出口值居世界前列;二是貨幣可「自由使用」。前一條件人民幣早已滿足;後一條件則眾說紛紜;事實上,在人民幣尚未完全實現可自由兌換,對資本賬戶尚存管制的情形下,要做出公允判斷,難度甚大。根據 IMF 章程,「自由使用」基於兩大標準:一是在國際交易中「廣泛使用」;二是在主要交易所「廣泛交易」。這方面,需要借助官方儲備的份額、國際銀行負債、國際債券頭寸、外匯市場交易量等一系列數量指標來衡量,IMF 並未設定最低標準。這說明,在指標方面,其實具有很大的回旋餘地。
 

金融改革必須穩扎穩打

 
然而,中國金融體系的現狀,對於人民幣納入 SDR 一事,仍有諸多操作層面的挑戰。譬如,SDR 需要每日計算一籃子貨幣對美元匯率,這基於各組成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匯率仍然缺乏公允的市場化匯率指標,在岸匯率與離岸匯率之間差異明顯;用以計算 SDR 利率的籃子貨幣利率,一般為三月期主權債券利率,但中國債券市場欠發達,尚無此一短期債品種。不過,中國財政部已承諾,將會定期發行三月期和六月期國債;國際投資者還需擁有能有效對沖所持有人民幣頭寸的避險工具。若不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有些國家基於自身需求,派出的執行董事便很難對人民幣納入 SDR 投贊成票。
 
在中國內部,對人民幣進入 SDR 的質疑聲音也時有所聞,且不無根據。為此,除了做好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監管,中國監管當局還須應對洗錢、偷漏稅和恐怖主義融資等挑戰。人民幣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儲備貨幣,沒有捷徑。問題所在,便是改革方向。只有不懈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和監管制度,日積月累,才能贏得全球儲備管理者和投資者的信心。不過,金融改革有着內在節奏,需要穩扎穩打,才能築牢「防波堤」,預防開放環境下的衝擊。
 

SDR——金融改革的豐碩果實

 
應當予以肯定的是,近年來,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配套的改革,步步推進,成績顯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完成大半,存款保險機制已建立;通過境外合格投資者、滬港通等機制,資本賬戶緩緩打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亞洲、歐洲均快速成長。即便在股市風波愈演愈烈的7月中旬,央行仍推出了一籃子資本賬戶自由化舉措,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進入銀行間市場,只需備案且免予事先核准,並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此舉意在為外國官方儲備管理者自由進入中國在岸市場鋪路,是令人民幣邁向「可自由使用」的必要一步。
 
如果說世紀之交的入世,大大促進了中國貿易的飛躍,人民幣加入 SDR,將在關鍵時刻催化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與發展。IMF 總裁拉加德曾說,「人民幣進入 SDR 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而是何時加入的問題。」中國有關官員則表示,「中國並不是以不顧一切的開放,換取一個有名無實的儲備貨幣頭銜,而是通過加入 SDR 的過程,建設一個與大型開放經濟體相適應的,更高質量的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管理框架。」明乎此,它將是通過積極改革而瓜熟蒂落的成果,而非志在必得的政治訴求。

胡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