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同意「避核聲明」?

中、英、美、法、俄5國周一(3日)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有評論指出,聯合聲明體現了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主導核議程的努力。

中、英、美、法、俄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周一(3日)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聲明的重點包括:

一、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二、核武器只應用於防衛,懾止戰爭,制止侵略;
三、不將核武器瞄準彼此;
四、 堅持防止核擴散;
五、推動核裁軍和軍控談判。

不過,要想落實此一聲明,各國還需妥善處理以下問題:一、美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二、非法核武器國家的管控問題;三、核武器國家要承擔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四、國際社會要建立綜合性國際安全機制等問題。

華府也發覺核戰打不得,打不贏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聯合聲明延續了國際社會一直以來的核裁軍努力,因為自冷戰後期開始,核裁軍就是一個重要議題。美國與蘇聯(俄羅斯)達成並落實一系列核裁軍協議,使世界核武器庫不斷縮小。

其次,聯合聲明體現了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主導核議程的努力。張家棟指出,聯合國核不擴散條約審議會每次開會,都是無核武器國家對核武器國家口誅筆伐,核武器國家的道義壓力很大。新的審議會即將召開,5個核武國家發表這樣一份聲明,即是提前表態,以減輕在審議會上的壓力。

再者,美國拜登政府在形式上延續了奧巴馬時期的核政策。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提出「無核世界」構想,拜登作為副總統也參與其中。如今拜登政府參與這份聲明,也算維持了自己核政策的連續性。

聯合聲明的主張,都是中國一貫的立場,對於英法俄同意簽署,也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人們感興趣的是,從小布殊時期開始就不時鼓吹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的美國,為什麼會同意這份聯合聲明?

上策是拉中國下水 限核武發展

內地「觀察者網」發表評論認為,全球核戰的風險愈來愈高,但美國卻愈來愈發覺核戰打不得,打不贏。

評論指出,在冷戰時代,美蘇的核軍控即是世界的核軍控,但中國的崛興,顛覆了這個舊模式。美國首先退出《歐洲中導條約》(INF),但沒有退出《戰略裁軍條約(第二階段)》(START II)的時候,因為退出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俄羅斯根本不是問題,中國核力量的發展才是問題。

中國核力量的確切規模是保密的,外界的估計從來不準確,但中國核打擊技術的高速發展卻是顯而易見的,機動發射洲際導彈已經戰備部署,高超音速導彈更是顛覆了傳統軍控的認知。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發展速度,足以支持大幅擴大核軍備。從冷戰到現在,美俄差不多是核均勢,但加上中國,美國就變成核劣勢了。

評論認為,美國若果退出START II,放手擴張核軍備,對沖中國的「核威脅」,俄羅斯也肯定不會主動削減核武器。何況,核武器的壽命是都有限的,到期便要更新,且要在數量上壓倒中國,是對國力的重大考驗。美國最好的選擇,是把中國拉入核軍控架構,限制中國的發展。因此,美國才會同意簽署「避核聲明」。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