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重浪。過去三天,人行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市場揣測,中國政府決定以貨幣貶值,改善內地出口持續不振。周二,人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會見傳媒時指出:「這次(人民幣)報價的一次性調整,不應解釋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
馬駿獲財經雜誌稱為國際投行中亞洲最佳經濟學家之一,以及最佳中國分析員,說話份量當然值得尊重。然而諷刺的是,周三早上,人行再次調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累這位經濟學家聲譽受創。看來,今次馬駿急急出來「扮代表」,真是自找麻煩了。
人民幣不貶值 內地出口難翻身
人民幣是否正值趨勢性貶值?歷史將給予答案。筆者身為經濟學家,會從宏觀角度,審視中國的經濟形勢。無論從維持內地出口競爭力,還是保增長的兩大方面分析,人民幣繼續貶值勢在必行。
自日本幾年前推出「無限量寬」後,日圓已由高位80邊下挫至約125水平,貶值幅度超過五成。同期,歐債危機爆發,也令歐元持續下跌。兩大主要貨幣不斷貶值,倚賴出口推動經濟的國家,不得不貶值貨幣,以保出口競爭力。各國爭相貶值,人行唯一可行之法,是下調人民幣匯價,否則中國出口表現將受重大衝擊。
根據經合組織(OECD)資料,2013年,中國出口佔 GDP 大約27%,為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奈何中國的主要出口夥伴,近幾季不斷推低貨幣匯價,致使中國政府不得不將人民幣貶值,以改善出口競爭力。
表一是中國主要出口夥伴於最近一年的匯價(兌美元)變化。讀者不難發覺,過去12個月,大部分中國出口夥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以日本和南韓為例,貨幣兌美元分別貶值21.5%和14.5%;至於兩個金磚國家,巴西和俄羅斯,貨幣貶值更分別高達53.2%和78.7%。同期(至周一),人民幣兌美元只貶值少於1%,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亦解釋了過去五個月,內地出口竟然出現四個月的負增長。假若人行不作出人民幣貶值的行動,內地出口要翻身,肯定困難重重。
如要「保七」 勢參貨幣貶值戰
中國經濟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均出現問題。在習近平持續打貪的影響下,內地居民已大幅減少高檔消費,改以固定投資支持經濟。隨着資本生產力下降,採用投資支持經濟增速,效力已遠不及從前。假若中央政府任由出口滑坡,今年中央政府要「保七」便有極大難度。因此,中央政府決定參加這場貨幣戰絕對可以理解。
日前,人行調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至6.4010後,即舉行吹風會,解釋在周二至周四期間,將人民幣貶值的原因。吹風會的主持指出,經過人民幣匯價貶值3%後,累積貶值壓力已修正,市場不應相信人行會繼續下調人民幣匯價。
人民幣的匯價會否繼續貶值,視乎未來內地的出口表現。然而人行只將人民幣貶值了3%,這幅度肯定未足以扭轉中國出口持續轉差的趨勢。如要改善出口,人行必須將人民幣的匯價繼續貶值。至於人行解釋人民幣的累積貶值已足夠,這只是權宜之計,假若人行不出口術,人民幣的貶值期望只會繼續擴大,對內地的股市和匯改構成嚴重傷害。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