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全民創業是創造還是破壞?

自從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後,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希望可以抵銷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然而,近來發展已開始對社會上各行各業,帶來意料之外的種種衝擊。
自從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後,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希望可以抵銷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
 

政府開綠燈推動創業

 
為此,中國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各式創業村,提供基本的辦公室設備,免費給有志創業的人使用。如能提出一些像樣的方案的,還可以獲得低息貸款,或獲介紹給天使基金參與投資。
 
此外,各政府部門亦全面向創業者開綠燈:牌照申請獲盡量予以方便,即使被發現違規,亦不會立即被取締,而是會讓創業者試行一段時間後再作判斷,希望讓他們有機會摸索出各種各樣的新營運模式,可以取代正在沒落的傳統經濟。有領導人甚至建議稅局,不要對創業者盯得太緊,要給創業者多些生存空間,將來創業成功後,自然可以收到更多的稅。
 

內地創業熱潮旺盛

 
在政府政策的全方位支持下,內地的確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無論是剛畢業的,還是尚在大學讀書的,或是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現在都在研究創業。他們不斷挖掘自己的創意,投入了大量金錢時間,希望可以找到市場空位全力發揮,讓人生可以過得更精彩。
 
這股創業熱潮,的確為很多人帶來了希望,中國人的精神動力,在歷史上甚少可以這麼集中地一起發揮出來,這或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協同效應。不同形式的硅谷,正在全國不同的地方形成,13 億人民發揮出來的創意不可低估。
 
在創業的過程中,不但人的精神有了出路,社會的經濟活動也會增加。創業需要辦公地點,需要聘用人手,需要添置設備,需要在市場內進行各種交易,經濟自然會活躍起來。
 
然而,創業的成功率向來不高;在正常的情況下,新成立的公司接近八成會在頭三年裏倒閉。而在一窩蜂的創業熱潮下,夭折率可能會更高。因為,一些原本創業條件不太充足的人,亦會在政府的政策傾斜下貿然去冒風險。
 

是創造還是破壞?

 
由於內地股市的 PE 已處於一個相對高的水平,導致很多私募基金都以為投資很容易可以找到可觀的回報──以高 PE 上市。所以他們比其他地方的私募基金更願意冒風險。尤其是一些有互聯網概念的公司,即使虧損嚴重,但只要模式創新,有顛覆傳統企業的能力,他們都樂於提供資金,讓創業者可以透過燒錢去擴大市佔率。他們相信,只要這些新企業一旦達到壟斷地位,就可以把之前損失的迅速補回,並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賺取比之前更高的利潤。
 
現時,在內地挑戰傳統經營者的新企業相當多。他們高薪挖角,令到工資水平增長得很快。他們以低收費搶客,到處發展價格戰。嚴重破壞企業的生態環境,很多傳統企業都因此而叫苦連天,有些要被迫結束營業。
 
最低工資每年都加,而加幅都是雙位數字,企業的盈利已很難承擔得起。然而,若是企業不願意跟隨市場一起加工資,他們就很難招聘到足夠的員工。其結果是:要麼是為了保持盈利,接受生意規模不斷萎縮,要麼是冒着虧損的風險,去做成本愈來愈高的生意。他們已做到意興闌珊,因為無論選擇走哪一條路,都只有一種收場,遲早只能結業。
 

國策底下工資飆升

 
他們跟當地官員也反映過他們的困難,當地官員也了解他們的困難,可是卻沒法透過恰當的政策為他們紓困。原因是中央的政策是要靠內需來替補出口增長放緩,工資不增長何來內需?所以,國策是要加快改善勞動待遇,地方官員必須配合。
 
此外,地方官員亦要設法推動經濟轉型,要減少對勞工密集的依賴,要增加產業的知識含量。中央可能覺得,如果可以讓傳統企業輕易賺錢,他們可能就不會願意隨時轉型。因為要轉型,不但很辛苦,而且要冒很大的風險。非要逼到他們走投無路,他們才會去作新嘗試。近年出台的新勞動法與嚴禁污染環境的條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騰籠換鳥」,推動經濟轉型。
 
不過,這些政策並非處處都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深圳似乎做得不錯,但東莞就相對失色,而東北的一些舊工業城市,更被弄到如一潭死水。
 
現實是中國有 13 億人口,不可能全部都搞高科技與專業服務。有人以為只要讓人民接受好一些的教育,就可以勝任高知識含量的工作。所以近年中國開辦了很多新的大學與專業學院。然而,社會上可提供的工作崗位卻有限,以至很多大專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本來,如果他們肯遷就一下,社會上不是沒有其他工作崗位;只是他們以為,既然讀了這麼多的書,就應該找一份好一些的工作。所以寧願失業也不願做一份普通一點的工作。
 

各行各業均受影響

 
現時在內地,不但藍領的工作乏人問津,連非專業性的服務人員與銷售人員都不容易找到人肯做。很多做生意的人都在埋怨,是否一定要辦這麼多間大學,害到他們找不到人肯做普通一點的工作。
 
最近,由於互聯網思維的出現,進一步加快了工資水平的上升。因為,以互聯網思維去經營的生意,大都願意「燒錢」,他們在開始時可以放棄盈利,而是把力量集中在擴大市場佔有率上。他們會不惜工本去設法壟斷市場,其手法就是以高薪挖角,要對手招聘不到熟練的、有一定水平的員工。
 
以地產代理行業為例,原先的底薪只是 2,000、3,000 元一個月,與最低工資差不多;但自從有互聯網公司加入這個行業後,工資水平一下子就升上了 5,000、6,000 元一個月。這些公司的生意模式是否有持續能力,還有待驗證;但整個行業的工資都已被拉高。累到原先還有盈利的公司,今後亦不易生存。這種情況正拉動整個中國的工資水平,令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