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於7月15日放榜,考生接獲成績後有人高興有人苦惱。是喜是悲,往往取決於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以及學生對本身的教育期望。
Hao & Bonstead(1998)及 Wang & Benner(2013)等學者分析美國不同種族在標準化測試中的表現,發現中國裔及韓國裔子女普遍成績較佳的原因與教育期望有關。研究發現中國裔及韓國裔家庭的教育期望較美國家庭高。另外,透過溝通以及親子互動,子女可更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期望,同時亦可向父母分享自己對未來升學的期盼,從而拉近兩者之間的教育期望,為子女的學業成績帶來影響。可是這一致性的高低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值得進一步探討。因此本文將探索香港父母與子女的教育期望、兩者間的一致性,及其與子女學業表現的關係。
父母與子女的教育期望
PISA 2012的家長問卷及學生問卷,分別探討父母期望子女完成的教育程度及子女本身的教育期望。在2012年,約六成父母期望子女獲得大學或以上的學歷,比子女對自己的期望(51%)高出10個百分點。在華人社會望子成龍的心態下,父母有較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2013年的追蹤研究顯示,整體而言這批學生的教育期望上升了:期望升讀大學的學生升至六成半,與2012年父母的期望相近而趨於吻合。但有趣的是:約七成(73%)子女認為父母期望他們入讀大學或以上,比起他們對自己的期望(65%)又高出約八個百分點(見表一)。可能在子女心目中,父母對他們的期望總是高一些。
若再進一步分析父母與子女的期望是否一致(見表二),2012年的結果發現兩者一致期望升讀大學的佔整體43%,而兩者期望不一致的則佔整體27%。2013年的追蹤研究從子女的角度出發,比較子女的期望與「子女眼中的父母期望」是否一致。結果發現兩者一致期望升讀大學的佔整體60%,一致沒有期望升讀大學的佔22%,但兩者期望不一致的佔整體18%,其中有13%父母可能期望過高:父母期望子女升大學,但子女沒有這種想法;亦有5%的子女希望升讀大學但父母沒有這樣的期望。
由此可見,父母與子女的期望之間有接近兩至三成不一致的情況。期望不一致的原因是親子在升學方面溝通不足嗎?而期望不一致與子女學業成績又有何關係?這情況將在下文進一步探討。
影響子女教育期望的因素
除了分析子女與父母期望的差別,我們亦分析了影響學生期望的個人及家庭因素,包括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親子溝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子女眼中的父母期望」。
就性別和家庭社經地位而言,女生比男生較少有升讀大學的期望;而出身自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亦比社經地位高的學生較少有升讀大學的期望。可是,排除了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的影響以後,分析顯示「子女眼中的父母期望」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影響最大:若子女認為父母對他們有高的教育期望,則他們對升讀大學的期望也愈高。同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愈高,則子女對升讀大學的期望也愈高。但比較「子女眼中的父母期望」及父母本身對子女的期望,前者較後者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影響更大。此外,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亦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有顯著和正面的影響。
由此可以推論,父母若與子女有良好的溝通,從而有效地向子女傳達對他們的期望,不但可以帶動子女擁有較高的期望,更可能使子女克服其性別和家庭背景的限制。至於哪方面的溝通對提升子女的教育期望尤其重要呢?圖一的分析結果顯示,父母與子女傾談他們的學校生活,或與子女一起吃晚飯、閒話家常,皆與子女的教育期望有正面的關係;親子關懷性的溝通愈多,子女對升讀大學的期望愈高。
綜合以上分析,「子女眼中的父母期望」對子女本身的期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起父母實際的期望,更能影響着子女對大學教育的追求。父母如何有效地向子女傳達對他們適切的教育期望,實為子女追求未來升學理想的關鍵。無論如何,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十分重要,多溝通以知悉子女在升學上所遇見的困難,並鼓勵子女追求更高的教育理想,能使子女對將來升學作出明確及適切的抉擇。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怎樣才算是恰如其分呢?這是值得父母多加思量的。
教育期望與學生能力表現的關係
統計分析發現,父母與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子女在PISA 2012的能力表現呈正相關:父母與子女的期望一致地高(均期盼入大學),則子女成績最好;父母與子女的期望一致地低(均沒期盼入大學),則子女成績最低。此結果與過往的研究十分吻合。父母的期望高於子女時,則子女成績亦相對較低。
以PISA 2012學生問卷的數據分析子女的數學自我觀、自我效能感和焦慮感,結果顯示父母及子女的升學期望與子女上述三項數學的自我認知有關(圖三):父母與子女的期望一致地高(均期盼入大學),則子女的自我認知最好,亦即子女會有更高的效能感、更自信而焦慮感更少。
總括而言,若父母多與子女溝通,關懷地傾談以了解他們的學校生活,分享如何調校學習節奏以減低焦慮,掌握子女的學習興趣,對子女多加鼓勵,而非只督促功課而添加無謂和過大的壓力,將有助子女培養足夠的自信心和效能感,亦能使雙方達到一致而適切的期望,這樣子女才能超越考試的框框,熱切地為追尋知識而終身學習。
註:採用4點量表,4為最高,1為最低。
原文出處: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中心(HK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HKPISA通訊 第18期 2013年12月
修訂:2015年7月19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