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黎草田,不少音樂愛好者都會想起他的兒子、流行曲大師黎小田。父子二人以音樂留名,經歷大時代的黎草田,其成就超越音符。
堅韌勤勞 筆耕不輟
原名黎觀暾的黎草田,1921年4月20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明天正好是百歲壽辰。他的文藝人生,從抗戰歌曲,到電影、合唱,都記下時代烙印。
黎草田早年隨父母移居廣州,30年代中來港定居。隨着抗日戰爭升級,這位愛國青年積極參與歌詠運動,獨唱、領唱,以至創作救亡歌曲,其中三首收錄在重慶《新音樂》月刊。多年後該社主編、音樂界元老李凌仍然記得「堅韌勤勞的音樂戰士──黎草田同志」。
香港淪陷期間,黎草田在廣東省藝專音樂系接受正式音樂訓練,參加實驗劇團,其間改名為草田。勝利回港後,隨着形勢的需要,筆耕不輟。內戰期間譜寫大量愛國歌曲,發表在《新音樂》月刊。1950年1月英國承認新中國後兩天,他與陳歌辛、葉純之等組織在香港大酒店舉行慶祝音樂會。一個月後更參與首個回內地的音樂團,指揮演出兩場。
父子合作 一唱泯恩仇
50年代,他創作大量電影配樂、歌曲。據遺孀傅月美主編的《大時代中的黎草田》統計,他參與了147部電影配樂,包括140首原創歌曲,由費明儀、江樺等領唱,以及在他指揮棒下的樂隊和合唱隊。後者1959年以名為「電影界合唱團」首次公開演出。
合唱團之後經常舉行音樂會,演出反映時代的作品,例如毛主席詩詞、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的粵劇版本等。1975年演出《長征組歌》時,首次以「草田合唱團」亮相。1989年慶祝成立30周年音樂會,首次演出黎小田創作《問我》、《大地恩情》、《胭脂扣》等金曲,全部由黎草田編配兼指揮演出。這也是父子音樂風格多年南轅北轍,一唱泯恩仇。
讓人傷感的是,該演出前一年,黎草田確診癌症,但仍創作、策劃、演出無間,還履行多項公職,包括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合唱團協會理事、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等,一直到1994年辭世。
草田合唱團成員不忘恩師,創造條件演出,繼承草田精神。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