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紀蘇推薦:做大學問,過小日子

文木能做很多人做不了的大學問,是因為他能過很多人過不了的小日子。樸素清簡的生活對做學問最為相宜,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跟大多數人共冷暖,感受最該感受到的東西;你才有功夫耕作精神的田野,收穫思想的果實。
平日跟文木很少接觸,一來我開會就不多,二來他也不大出門,結果就是幾年都難得見上一面,偶爾電話電郵裏聊聊。
 

「寫着寫着天就黑了」

 
前些時一個晚上,文木悄然而至,帶來他的三部新著:《中國地緣政治論》、《印度與印度洋》、《基督教佛教興起對歐亞地區競爭力的影響》。此前,他已有多部專著行世,有的書下分卷、卷下分冊,屬於煌煌巨構。如今著作等身的人看似很多,但其中不少要麼踩別人的高蹺,要麼疊自己的羅漢。文木的作品則全是自己的苦心孤詣、戛戛獨造,他有回跟我聊起他的日常生活,「天沒亮就坐那兒寫,寫着寫着天就黑了」。
 
文木是個做大學問的人。「大」是指經世致用,為中華民族謀遠大前程。「學問」是指實事求是,不誑語,不妄言。中國的發展需要大學問,但目前的氣候特別適合小學問。處處房前屋後銀鋤起落,人人都在刨個人的錦繡前程。平心說,小學問也是學問,只要不抄不剽都值得肯定,就算注點水、化個妝以次充好也都可以諒解。我有回請教一位研究文學的年輕博士後:寫文章不洋腔洋調不行麼?他回答得非但不洋腔洋調,還怪小沈陽的:「吃學術這碗飯,那是必須的。」
 
《人生沈思錄封面》(網上圖片)
《人生沈思錄封面》(網上圖片)
 

沒學問的大派頭

 
如今的氣候不但適於氣像不大的學問,還特別適於沒學問的大派頭。前些日子網上熱傳周正毅么弟周正能的主席就職演說《為中華文明平反》,我這輩子讀過的東西不算少了,還真沒見過派頭和學問反比成這樣的,簡直就是一瓜子尺寸的腦袋扣了頂瓜王型號的帽子,除了「政治正確」,具體的事、理幾乎處處開線。
 
從前農村批林批孔大會上,能說會道的書記發言之後輪到隊長:「俺JB大老粗沒文化,得咧,就帶大伙喊個口號——XXXXXX!」揚長避短、宜粗不宜細的道理,怎麼隊長都明白主席就不明白呢?按說,這種傻子/騙子瓜子一嗑味兒不對吐了就完了,可有關方面就像是得了佛舍利子,捧着抬着一遍遍過十里長街,又是警車開道又是警棍清場,一副不把我黨90年殘存的一點老臉丟光不午休;不把近年誓死反腐新掙的一點人氣賠盡不年休的架勢。如今為國伸冤為黨辯誣快成熱潮了,但願有志於此的學人特別是青年人能誠心正意,伸就好好伸,辯就好好辯,對周主席別嫉妒,更別羨慕,尤其別臨摹,因為那路子於國於黨於己都不利——當然是說長遠利益。其實也沒多遠,比足下遠個一步半步而已。
 

樸素清簡 無欲則剛

 
文木能做很多人做不了的大學問,是因為他能過很多人過不了的小日子。樸素清簡的生活對做學問最為相宜,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跟大多數人共冷暖,感受最該感受到的東西;你才有功夫耕作精神的田野,收穫思想的果實。過這樣的小日子,其要領是心要靜,氣要定。其實很多學人也都在過小日子,可心氣不對,過的跟保外就醫似的,一聽說誰發了誰升了就得多吃半片抗抑鬱藥。
 
這也沒辦法,中國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恐慌如洪水滔天,讀書人那點倫敦英語外加之乎者也根本扛不住,一下就沒頂了。在學問的超級馬拉松比賽中,前半程拼的是訓練、智商、才華、機會之類,後半程就全看人生境界了。有回電話裏聊到一項意欲資助「健康力量」的學術基金,文木不以為然:「拿了西方基金會的錢說不了中國話,那拿了官方基金會的錢還能說自己的話麼?」我一直覺得,這個時代不缺有膽有謀有才的人,缺文木這樣無欲則剛的人。
 

人生感悟 智趣雋語

 
在文木那一厚摞大學問的旁邊,躺着一本薄薄的《人生沉思錄》,是他從錙銖積累了20年達數千條的「人生感悟」中選編數百條而成的,本文標題「做大學問,過小日子」就來自那裏。這本小冊子,按文木的介紹,「包括人生感悟、讀書體會、好句摘抄」,「既可做思想記錄,又可做今後寫作材料」。其實還應再加上一種功用:為一種持久的人生態度做日常修煉,給一種漫長的學術追求做日常養護。
 
這麼多年隔三差五就能收到文木發來的人生沉思。那些浸滿了抱負、智慧和趣味的雋語警語讓你感到「天沒亮就坐那兒寫,寫着寫着天就黑了」不但是幸福,還是幸運。
 
原文刊於高和分享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專家閱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