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重視自我修煉和自我反省。《論語·學而篇》一開始已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是孔子眾多弟子中性格非常小心謹慎的一人,他的學習方法是每天都反省自己是否做事忠實、誠信待人和努力學習老師所教,從不敢怠惰!曾子常對他的弟子説自己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萬一毀傷,會有違父母的恩賜,他又很注重自己的行為。《論語》記曾子有疾,召弟子説:「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叫弟子檢查自己的身體各處有沒有損傷,讓他可以安心離世。他做事非常謹慎,三思而行。相傳曾子寫《孝經》是儒家五大聖人之一,被尊稱為宗聖。(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顏子為復聖、子思為述聖)
中國傳統重視省己、克己和修己
除了「省己」外,儒家也重視「克己」顏淵是孔子最愛的弟子,經常稱讚他的德行,有時候更比自己接近仁的要求。孔子讚賞他的德行説:「賢者回哉!」顏淵能夠做到「克己復禮」的地步。他如何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守住仁德的要求呢!他的方法是依循「禮」,要做到「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動」的要求,不正當的事是不會亂說、亂傳和亂做的,小心翼翼管束自己的思想、説話和行為。因為顏子最能克己復禮,故被尊稱為復聖。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最高的德行和境界,很難達到。孔子說要做到「溫、良、恭、儉、讓」五種美德;和「剛、健、木、訥」四種性格,也只是「近仁」(接近仁的境界)。仁的要求很高,而且難於保持,有些人只能維持一兩天,顏回可以維持兩三個月,所謂守仁,也已是很了不起了,因為人對受到許多考驗和挑戰,例如見利忘義、遇到危難或顛沛流離的時候就會動搖自己仁義的信心。就好像孔子和弟子在蔡被圍囚,斷水絕糧了十多天,大部分弟子都有君子固窮的抱怨,但孔子還是能弦歌不輟,對自己的信念毫不動搖!
中國傳統重視省己、克己和修己。孔子回應子路解釋了「修己」的三個層次:包括「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律己,自己約束自己,令到自己尊重自己,信任自己,從而自尊感(self esteem)和自信心(self confidence),這樣才可以影響他人,令他人也信任自己,以及追隨自己,令人心悅誠服。
逆教育是現代版儒家精神
我的老師霍韜晦教授生前曾提出一套教育的理念叫「逆教育」。他説西方的教育主要是順應學生的天賦及興趣去栽培,好處當然是能發掘及發展個體的才華,但問題是過份的自由,而缺乏自律的精神也難以有大的成就;另外,太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缺乏對社會的承擔,也難成大器!他說孔子除了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之外,亦重視人格的建立、克己復禮和利他主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故此,他提出不能一味「順教育」更要「逆教育」,所謂「逆」是指控制自己的貪婪、自私、懶惰等劣根,這也可以視作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人是可以不為己的,可以捨己為人、捨身取義、無私奉獻。有了這種奉獻精神,人才可以做出偉大的事來。
直至21世紀,人們已很少回顧中國的傳統文化了,但對西方的心理學更感興趣,因為覺得較為科學化,有研究和數據支持。最近10年,正向心理學大受歡迎,影響頗大。美國的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提出了6種能令人產生正向情緒的美德,並達到幸福而豐盛的人生。那6種美德分別是仁愛、智慧、自律、正義和超越。這6大範疇相當廣泛,包括了思想、心理和靈性等,其中包括宗教及精神層面,可説是心理學界的一大進步!
6種美德中有一項是「自律」。這種美德由4種品格優勢所組成,分別是「謹慎」(做事小心、謹慎地作出選擇; 不說一些自己將來會後悔的話和後悔的事);首次是「謙虛」(不追求別人的注意,不炫燿自己);還有「寛恕」(寛恕對自己不好的人,慈悲為懷,不報復,甚至以德報怨);最後是「自我控制」(自覺地規範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對自己的情緒有自制力,不做情緒的奴隸)。
其實,省己和克己,無論在古代和現代都很重要。這也是不少宗教信仰所重視的,例如基督宗教的靈修和告解,便是希望教徒能定期的反省和懺悔改過。
新年碰上四旬期 檢討自己好機會
天主教把復活節前的40日列為四旬期,目的是紀念耶穌受約翰施洗後的40日在荒野受到魔鬼的試探和引誘。耶穌雖為天主之子,但同時是人,所以也有人性的軟弱。耶穌透過禁食、祈禱去抵抗魔鬼的挑戰,最後獲得勝利。40日之後,耶穌便正式開始他的宣教使命。 四旬期也是為將於復活夜受洗者作最後的準備,及鼓勵已受洗的基督徒去紀念自己的洗禮。
今年2月17日年初六是四旬期的第一天,傳統是把去年的聖枝燒成灰,然後用炭灰在人的額上塗上十字聖號,這禮儀的經文是提醒教友「你要悔改,信從福音。」這個儀式叫聖灰日。這四旬節的幾十天期間,教徒們都要多祈禱、多克己、反思己過、減少娛樂、多做公益慈善,如捐錢、捐血等愛德,還要禁食、守小齋和大齋等,以幫助自己反省一些不良嗜好和行為,並加以改正。
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傳統文化。因為人生活在俗世當中,人容易變得自私、驕傲、貪婪、奢侈、懶惰等。如果有一段較長的日子,自我修煉、改善自己,人們才不致於愈來愈世俗、功利、麻木、甚至於墮落、邪惡。孔子所說的「仁」與顏子的克己復禮, 都值得我們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