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goodtalk 主辦,經濟3.0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的「電力市場的綠色未來」論壇,早前於在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 LT7 舉行,幾位嘉賓先後向觀眾分享對於電力市場與環保的看法。本社記者到場聽講,將幾位講者的演講內容重點整理,將連續四天刊登。
以下為周全浩教授的演講要點整理:
整理:蔡文康
各位嘉賓好,今日很高興能在這裏和你們分享我的淺見。我已經研究了香港電力市場三、四十年,在過去十幾年,自從 90 年代開始,政府已有消息指要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大概由 2000 年開始,我個人對整個問題的看法是沒有改變過的,也撰寫了很多文章。我提議政府參考外國市場的開放經驗,觀察他們有怎樣的基建,是否成功,然後才決定我們怎麼辦。很高興地,到了 2015 年,政府基本上與我所提議的路向相符,因為檢討過外國開放經驗後,發現是沒有完全成功的例子的,有些國家開放了市場後,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成功的方面。
首先回顧一下,很多朋友都知道,電力市場最重要的要求有幾項,一、供電安全;二、穩定性,尤其是在香港;三、合理的電費;四、合符環保原則。香港的供電系統,在上述各方面都能做到世界上的一流水準,例如世界一流的供電穩定性,比紐約、倫敦、悉尼、東京等的大城市還優勝。香港的供電也很安全,而電費亦比紐約、倫敦、新加坡、悉尼、東京低。
環保方面,在過去20多年來說,兩電也做了很多事去一直減低排放,如 90 年代中期,中電首先引入天然氣發電,同一時間亦安裝了很多儀器去減低燃燒時的排放,且有一直改進,以達至更加環保。
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沒有一個實行了開放市場的國家,在上述四個方面也能做到成功。以常理去想,既然香港的供電系統在各方面也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外國卻無完全成功開放市場的例子,那麼香港為何要開放?香港需不需要開放?我不提供答案,我只想提出這個事實。
教了這些年書,我去年於浸會大學退休,近年來我習慣看東西時開始了解到,一套理論即使很漂亮、很吸引,在正式實行時也會發現很多問題,而且有很多結果是始料不及的。我覺得一套理論你除了看內裏的邏輯性外,看個結果也是很重要的。正如過去一段時間趨向鄧小平先生所說的「白貓黑貓論」,這套理論最重要是做出來那個結果是好的,無論白貓或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現時香港監管電力市場的架構,我希望亦都用到同一個哲學,若有能夠做到四個方面也很好的理論,那就不要輕易去改動它。
外國例子反映問題
我再談談外國例子有什麼問題,全世界實行得比較早的就是美國、英國、南美一些國家、澳洲、紐西蘭及新加坡,其中美國加州開放得很早,於 1999 年至 2000 年間開放,接着便引起了加州的大停電,電費又飆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價格被人於背後操控。
美國一直到現在來說,沒開放的州份是較有開放的州份多,而且有七個州份是在開放了之後,發覺不妥,不少用戶在更換新供應商後發現效果不佳,新供應商不能提供用戶要求的服務水準,並引發很多投訴,最後有超過一半用戶更換回舊供應商,故那七個州份要走回頭路。開放電力市場,縱使令電費下降,但用戶是否更滿意呢,結果又是否好呢?
住在紐西蘭的朋友告訴我,開放市場後,電費減了好幾年,但幾年後就大幅加價至比當初還貴,而且突發的停電次數與時間比未開放時更多更長。
至於英國在 90 年代開放已算是相對成功,但到近年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廠網分家,出現競價,發電商傾向減省成本,盡量不擴充電廠,到現在英國的備用電量只剩下 2%。備用電量即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個發電系統,那些電廠的總發電能力一定要較最高需求量大,國際標準是大約 20 至 25%。
應思考理念的可行性
在任何社會中,當人口增長,經濟活動增長,生活水平上升,電力需求就會不斷增加,而電廠是以一件件發電機組去增加供應,而且在任何時間都會將部分發電機組關閉以作正常維修,所以電廠的發電總容量一定要比最高需求量大。所以如果英國只有 2% 備用電量,當有一座大發電機組失靈時就已經立即影響到供電穩定性,這就是開放市場的後果。
我們要問自己,當香港的供電系統能做得這樣好,而外國的例子又不太成功時,為何還有很多人說要開放市場,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他們會不會是盲目相信一些大教授或得獎學者所提出的某些重要經濟理念,缺乏思考其可行性,似乎我們就沒有這種習慣。
我們的供電系統會不會在本質上一定有優點存在,然後才能夠在四個方面也做得很成功。我個人認為競爭固然是好,但若是過份競爭就不好了。過份競爭會引發很多問題,就好像 1980 後,市場跟隨列根時代與戴卓爾時代盡量開放的時期,人際關係會受到影響,人們會變得功利,每間公司也要賺盡每一分錢,員工要交數,否則會被開除。又例如最近天主教教宗也有批評暗指過度市場經濟,及要減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保護地球。
我是很贊成環保的,也很贊成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但要留意現在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除風力發電外,也是較傳統電力貴的。若要用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額外成本最好是社會中有一個公平的分擔,而不是要某一個持分者全數承擔,亦希望市民了解當中涉及什麼成本,並知道怎樣才算成功。
講者簡介
周全浩博士,浸大地理系前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前主任,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