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道,有700多人到一間補習社門外,凌晨便開始排隊,為孩子報名參加暑期補習班,怕自己落後於人。又有朋友分享,有獲派第一志願小學名校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開心,說自己不是怪獸家長,才不過是每月花近萬元為孩子報讀中英數,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家長一再強調,這都是孩子的興趣,可是,家長身旁的小孩子,一面木然,孩子心裏在想什麼?誰知道?
這些報道分享,讓我想起幾年前一對香港學生,把南京一名12歲女孩的詩作,改篇成一首歌,歌名為「媽媽,我壓力好大!」詩歌大意是孩子每天每日都要做奧數題,沒有空去探索小花小草,詩歌最後一段是:
「時光一天一天被學習打發,
學習的內容難度也越來越大,
媽媽,我想告訴你,
長大的我不會沒有出息,
不要讓大自然和我沒有關係,
給我放個假,好嗎?
媽媽,我的壓力真的好大!」
唱到最後一句歌詞時,香港歌手用力地低下頭,表達對功課壓力的無奈,這影像,這畫面,至今難忘!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
這又讓我想起另一個廣告,是平面廣告,一張女孩哭着面的大頭相,上面寫着「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多精鍊的一句說話,這話勾起家長的恐懼。常聽家長說我希望孩子能過一個快樂童年,但還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寫字,不補習,但其他孩子卻天天努力補課操練,在小學面試時發現,當每個孩子都是18般武藝,而自己的孩子卻甚麼都不懂,還很童真的時候,你還會堅持快樂童年嗎?這廣告語的創作人,真的很懂家長。這廣告賣什麼?是 K1 和 P1 的面試班,真的很瘋狂呢!才三歲小人兒,便要接受這種訓練,為了入名校,大家都想盡辦法,家長花錢,補習社賺錢,但就似乎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今天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教育和未來,可是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缺乏競爭力,為了一個保證,為了一份安心,家長們花錢花時間,令孩子們都忙得透不過氣來,令孩子沒有足夠的休閒時間,沒有探索自然的空間,就連發白日夢心思也快沒有了。
回想小時候,家住在新界北一個小農村,那時小學是半日制,放學很快便做完了功課,還有很多時間去玩,和家裏的小狗遊戲,到田裏尋找青蛙田螺的足跡,爬到屋頂採番石榴的情境,踏單車時不慎跌倒在田間的小溝,撿拾母雞剛生下的雞蛋。還記得我和表弟二人合力把爺爺辛苦種出來的大冬瓜,摘下來玩,被罵得狗血淋頭,今天回想,還覺得是一件快樂,又令人回味的片段。這就是我的快樂童年,簡單又富足的童年,沒有補習社,沒有興趣班,大自然就是我的課室,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這成了我日後豐富的內在資源。
香港小孩也有權擁有「12歲前一定要做的50件戶外玩事」
在三年前,荷蘭《商報》便收集民眾的意見,列寫「12歲前一定要做的50件戶外玩事」。結果收集到千多人的回覆,大家寫出很多快樂的戶外樂事,全部都是在自然裏發生的,簡單如跳水溝、完全濕透地淋雨、捉蝌蚪、摘水果、看雲等,我猜想今天的香港孩子,也不一定有這種閒情去享受,去經歷,更別說露營、夜遊、爬樹、迷路等難度較高的事情了。因為孩子們都沒有空,都很忙,對自然的心都快死了。孩子們被困在四面牆壁裏,每天的生活不是在家,便是在學校的教室裏,課後便趕去補習社或琴室,甚至車子接送,連抬頭望天的時間,都快沒有了。
剛剛到了廣州分享自然教育,主題是「第一課:關於未來教育的一場思考」,那裏的年青人問我:「你希望教育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回歸人的自然本性」,今天家長們都太進取,孩子們都很努力,只是就是沒有空讓孩子看看天,看看草,我們可能每天都經過行道樹,但都是匆匆而過,卻沒有想過,我們可以和樹交流,聽聽樹的心聲。
回歸人自然的本性
我們保留這天在自然學校,自然學校有半小時的小息,能在偌大的操場裏遊戲;每年能看着木棉花開,然後結果,最後感受那棉花飄飄的情景,讓孩子感受四時的變化;4、5月是鳳凰木開花的季節,看見那火紅的艷麗美景;還有完全沒有冷氣的校園,炎炎夏日,汗如雨下的日子,孩子們還是跑來跑去,活力依舊。
我分享孩子在自校戶外活動時快樂的照片和短片,我用一句說話來總結:「教育的根本,是帶孩子到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讓孩子曉欣賞,懂珍惜!」即是孩子需要大自然,生命可以不一樣!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