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民:國家的規劃,港澳的希望,世界的機會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王振民教授覺得國家的規劃要為香港的發展、澳門的發展甚至為台灣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希望、新的空間。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王振民教授為灼見名家六周年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國家的規劃,港澳的希望,世界的機會」,講一講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所通過的「十四五」規劃,跟大家分享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今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5次會議,簡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時間跨度是從明年2021到2025年,同時提出了未來15年的遠景目標,這是執政黨的建議,國務院現在正在把中共中央的這個建議把它細化,草擬具體的規劃綱要,提交明年3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就是把它由黨的文件變成政府的提案再變成國家的法律文件,這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愈來愈法制化、愈來愈規範化。

第二個問題就是「十四五」規劃它主要內容,「十四五」規劃到底講了什麼?「十四五」規劃它制定的時代背景是什麼?首先是時代背景,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就是說我們提了這麼多年建成小康社會,根據過去數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中國人民持續不斷地努力,今年終於到了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也就是說小康社會我們要全面消滅這種絕對的貧困,從去年中國國內人均GDP總量達到6.6萬人民幣,也就是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這也是過去多少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預計今年年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00萬億人民幣,十三五期間解決了歷史性絕對貧窮問題,中國兩千多年貧困問題到今年要徹底解決,解決絕對貧窮問題,也建設了覆蓋超過13億人的世界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做這個規劃我們的目前的狀況我們的歷史方位是什麼。

還有一個重大背景就是,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中國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後,成為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這是制定規劃的背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制定規劃首先要明確目標,也就是說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中國政府做事一個特點,要非常明確我們的目標是幹什麼,我們的目標,一個是從現在開始由過去建設小康社會,要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用1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然後再繼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第二個百年就是從1949年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朝着那個目標邁進,所以今年「十四五」規劃就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5年規劃,也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這個規劃有3個「新」,一個是新發展階段,也就是中國正式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就是由小康社會開始正式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需要新的發展理念,這個理念是什麼呢?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個理念,這個發展理念跟過去也是不同的,然後要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這個格局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這麼一個新發展格局。這也是這個規劃看到媒體報導最多的,強調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四個全面的新布局

「十四五」規劃還明確了四個全面的新布局,我們知道這個四個全面也是十八大之後提出來的,進入「十四五」規劃四個全面也有了新的內涵、新的布局,一個就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宣告中國即將開啟嶄新的發展征程。

第二個全面深化改革也有了新的內涵,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第三個是全面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最近剛結束的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對全面依法治國又做出了新的重大的部署,我們可以看到在十四五期間,中國的法治建設將會有重大的進步。

第四是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要落實,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是四個全面新的布局。

這個規劃用了12個部分描述十四五期間的重大任務,一共是47項工作部署,這裏面每一項都蘊含着重大的機會,有經濟社會發展的機會有商業上的機會有教育的機會有文化的機會,包括精神文明建設,比方說以後在內地就會看到車輛讓行人,現在在很多城市都在嚴管,包括在深圳、在北京,過去在香港大家看到的這種景象,以後在內地也會看到,而且在全國就是要全面的提高,不僅是提高經濟發展的水平,也要提高整個文明的水平,提高法治化的水平,這個規劃本身是非常全面的,不僅僅是在經濟發展上的,也是綜合性的發展。

還明確了六大發展目標,包括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也就是說你會看到愈來愈多的綠水青山,中國內地的環境會愈來愈好,還有民生福祉達到新的水平,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人民從改革開放能到更多的實惠,第六就是國家治理的效能要得到新的提升,也就是說政府要更加地公平合理高效。

第三個問題是「十四五」規劃國家的規劃與港澳的關係,特別是與香港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我覺得國家的規劃要為香港的發展、澳門的發展甚至為台灣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希望、新的空間,「十四五」規劃特別指出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關於港澳部分,一方面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政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區社會大局穩定。這些都是在重申中央對港的方針政策是堅持不變的,一國兩制和國家安全是不衝突的、是兼容的是可以兼得的。

第二是支持特區政府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次提出是高質量的建設,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

第三是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支持香港、澳門同世界各國各地開展交流合作,這一點我覺得也是過去談的不多的,也就是說要支持港澳同各國各地開展交流合作,港澳加入國內的大循環、內循環,和港澳繼續參與國際的循環是不矛盾的,也提出要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排除外面的干擾,我們專心職志一心一意地謀發展改善民生。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看來還要持續很長的時間,持續多長時間現在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準,這個明年後年大後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微型的、外向型的經濟體,香港唯一的出路是盡快地控制疫情,全面加入國家內循環,在心理上、行動上堅定與自己的祖國站在一起,自覺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扮演中西之間橋樑紐帶的角色,為兩個巡環的連接服務。

一方面是我們要堅決地參加國家的內循環,最近我看到不少的香港朋友疫情以來一直在香港憋着,憋着難受,就堅決地回到內地,進行兩個星期的隔離,就在內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的旅行,大大地擴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間,這就是要加入全國的內循環,一定要這一點要做到,然後以中國成員的這個身份再加入國際的大循環,這樣香港、澳門就能夠更好地扮演紐帶和橋樑的作用。但要加入全國的這個大循環,首先要控制疫情,我覺得這是目前的關鍵。

中國從明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跟過去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現代化是包容的、是和平的,規模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過去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都是幾百萬人、幾千萬人、上億人,我們是14億人整體的邁入現代化社會,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我們是協調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共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看到西方現代化都是伴隨着大規模的侵略擴張,但是我們沒有佔領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寸土地,我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現代化,我們不去擴張,我們的「十四五」規劃、2035年的遠景目標就為全世界也提供機會。

從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已經超過30%,比其他主要經濟體他們對世界經濟貢獻率總和還要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下降4.4%,世界銀行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2%,明年將達到7.9%,是全球唯一正增長而且強勢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們的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美國由去年的67%上漲到70%。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點是120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可以說我們是全球毫無爭議的最大的和最具潛力的市場。

抓住國家十四五的機會和良機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變革,14億人整體邁入現代社會,規模超過目前所有發展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變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作為最先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必然為全球經濟的回暖提供希望,世界最大的市場加上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將成為全世界的重大機遇。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就是「傲慢與偏見」,西方必須放下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橋水公司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最近在《環球時報》上有一個說法:「中國每天都在以非凡的方式取得成功,但是長期的反華偏見使得國際社會錯失了中國發展的紅利。」比較民眾的教育、生產力、財政的穩健、資產增長和債務的對比等方面,中國顯然比美國更具優勢,在香港我們應該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應該抓住國家十四五的機會和良機、抓住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機會,充分發展自己。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