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鬧劇影響 或於今年區選顯現

筆者在網上看到一項由《經濟通》網站做的民意調查……假若建制派人士看見這個結果,肯定知道「大鑊」……
上周日早上,筆者在網上看到一項由《經濟通》網站做的民意調查,調查的問題是:「大批建制派議員在政改投票表決前突然離席,事後指乃溝通不足所致,你接受這解釋嗎?」
 
在947位參與者中,選擇不接受的比率高達86%,而接受的比率只有13%。假若建制派人士看見這個結果,肯定知道「大鑊」,因為大部份市民根本不滿意建制派的狡辯。筆者認為今次33位建制派議員沒有在政改表決時投票已重創整個建制派的公信力,對年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讀者還記得2003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結果嗎?在2003年,民建聯派出206人參選,但只有62人當選,較上屆區選少21席,當選率低至三成。而在整體得票率方面更低至三成九,較上屆的四成半明顯減少。民建聯大敗的原因是支持特區政府強推23條盡失民心。
 

慘不忍睹的危機處理

 
在政改表決前,筆者相信建制派從未想過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會出現問題。因為在政改表決後,政府和建制派可以順理成章地指出支持政改的民意是高於反對政改的,泛民是逆民意否決政改。但經過31位建制派議員在政改表決前突然「走鬼」,政府、中央和建制派的如意算盤已打不響,因為「走鬼」事件已完全掩蓋泛民否決政改的行動。
 
後政改的形勢因建制派議員在表決政改時不投票而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從來市民對政治人物的觀感是非常重要,但這次政改投票已變成國際笑話,不但中央政府無面,而且更令香港人看到政客醜陋一面。
 
建制派議員肯定在政改表決時闖下大禍,但在危機處理的表現更是慘不忍睹。例如,為了等候經民聯議員劉皇發出席政改投票,葉國謙和林健鋒兩位議員決定在表決時拉隊離場,這難道不是明顯輕重不分的行為嗎?但更糟糕是當事件發生後,建制派議員互相指摘,不肯承擔責任,另外,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議員竟然批評留在議會表決的8位建制派議員包括其兄田北俊,沒有拖延表決時間。
 
當市民看到這情況,會否有些玄武門之變的感覺呢?你衰咗都要拖埋大佬落水。最後,很多評論員批評離場不投票的建制派議員,但筆者認為最應該被批評的是那位留在議會卻沒有投票的建制派議員潘兆平,表決時間是有5分鐘,他是有足夠時間去投下支持的一票,但潘兆平竟然沒有投票。這行為只是反映當「大佬」沒有指示,做細的便不敢做任何決定了。這是否市民需要的議員?大家可心中有數。
 

今年區選見影響

 
特區政府在表決後翌日即作出「災難控制」(Damage Control)行動。特首梁振英宣佈在本周五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改為優先處理11項經濟及民生撥款。從特區政府的迅速行動來看,中央和特區政府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究竟特區政府打民意牌能否挽救建制派所犯上的致命錯誤?今年底區選便有答案。
 
在完成這篇文章前,筆者腦海突然響起劉德華的一首歌《如果有一天》的部份歌詞:「人的快樂在乎學曉等候/命裏不歸於你你便毅然地放開手/越抱着只會越嬲知足一世你便富有/人善天不欺簡單一個道理怎麼不看透/任君多美麗富裕在最後平頭每種因果是有天修」。
 
歌詞的確發人心醒,這是不是今次政改寫照,大家可以細味一下。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本題為編輯所擬。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