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道德與偽善

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都接納自利是人之常情,反對違反常情的道德,我們為甚麼就不能老老實實地接納自己呢!
男:想像一下,如果我有李嘉城那麼富有,你會愛我嗎?
 
女:不。但我會嫁你。
 
好聽的話不可信,可信的話不好聽。那麼,人到底喜歡聽真話還是假話?人人都會說喜歡聽真話,但事實是,忠言逆耳,人最想聽的其實是好聽的話。就像經濟學認為人是自利的看法,傷害了人的自尊,就令那些強調人性光輝的人很反感。
 

「子貢贖人」

 
人是否自利,孔子也有看法,從「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這兩件事可以看到:
 
魯國有條法律,凡是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的話,可以先為他贖身,然後在回國時到政府取回贖款。有一次,子貢在國外把一個魯國人贖回來,但卻沒有到政府取回贖身的錢。孔子知道後,就責備子貢,說他這樣做會令魯國人以後不再在國外贖回淪為奴隸的魯國人。
 
子貢沒有報銷贖金,看起來很清高,為他贏得美名。其實,贖金對子貢這個富商來說,不算得甚麼,所以他樂於這樣做。但對其他沒有那麼富有的魯國人來說,有子貢這個例子在先,若他們到政府領取贖金的話,就顯得不夠道德;若他們不取回贖金的話,又白白損失一筆不少的金錢;這樣的話,日後他們在國外見到淪為奴隸的魯國人,就會詐作看不到,從此以後,魯國人就沒有被贖的機會了。子貢表面上似乎做了件好事,但長遠來說卻對魯國人不利。作為老師,孔子不得不責備他,以免他自以為義,傷害了人而不自知。
 

「子路受牛」

 
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救了個溺水的人,那個人給了子路一隻牛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子路接受了。孔子稱讚子路,認為子路接受報答,會令魯國人樂於拯救溺水的人。
 
施恩不望報,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做得到,因此,公德應該建立在利人而不損己,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得到的標準之上,否則的話,就會變成聖賢的專利,一般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即。
 

孔子亦接納自利為人之常情

 
為了人的尊嚴,我們當然希望人人都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精神,但像雷鋒這樣的人畢竟是稀有品種,經濟學認為人是自利的說法,即使是傷了人的尊嚴,但仍不得不接納。
 
有人說經濟學是憂鬱的科學,但像王子公主般永永遠遠的快樂只能是童話,童話是不需要面對現實的,而現實是有陰暗的一面的,忽視它,它不會自動消失。
 
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都接納自利是人之常情,反對違反常情的道德,我們為甚麼就不能老老實實地接納自己呢!我們的社會為甚麼總在歌頌那些違反常情的道德呢!難道我們比孔子更清高?還是我們慣於偽善呢!
 
若孔子在生,不知這位萬世師表對「5個小孩的校長」又有甚麼看法呢?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