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走過111個春秋的國際足聯又一次驗證了這項鐵律。5月27日,應美國司法當局請求,瑞士警方突入酒店,帶走杰弗瑞·韋伯(Jeffrey Webb)副主席等七名國際足聯官員。兩天後,79歲的現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Joseph Blatter,港譯白禮達)第四次競選連任,卻在數日後突然宣布辭職。迅速翻轉的劇情顯示,不同以往,國際足聯此次再也無法對腐敗指責視而不見。
自1998年走馬上任,布拉特與他治下的國際足聯就從未遠離過有關貪腐的指控。美國司法部門經過數年細緻調查,且有國際足聯內部人指證,自信證據確鑿,才發起突襲(參見本刊第22期《布拉特球門失守》)。雖然大部分被指控人士堅稱自己清白,但是,布拉特本人及數名前國際足聯高官亦不否認腐敗問題存在。真相如何,有待公正、專業、嚴格的調查。然而,可以肯定,如果任由國際足聯「特立獨行」,倒下一批,還會爬起更大一群。所以,與其關注布拉特一干人等的結局,猜測美國啟動調查的動機,不如深刻反思國際足聯多年貪腐沈痾。
足球商業化令貪腐擴張
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足球近年來走上全球化商業擴張之路,國際足聯掌控着日益龐大的財富。國際足聯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南非世界杯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單是世界杯就為國際足聯帶來40億美元的收入,扣除成本,淨利潤也達20億美元。不過,如此龐大的利益依據何種明確標準和程序加以分配,始終是一個謎。圍繞巨大商業利益的暗戰從未間斷。以轉播權為例,無論是其競投標過程,還是國際足聯營銷機構 ISL 的破產 ,背後都有不同經濟財團的身影,外加依附於國際足聯掌權者的掮客。稱國際足聯貪腐已入膏肓,並非無據。
金錢本身可為善,亦可為惡,要害在於機制。多年封閉體制讓國際足聯的「獨立王國」日益固化,決策不透明,規則不清晰,使得國際足聯擁有隨心所欲的權力,甚至在各國間縱橫捭闔。它可以憑藉龐大資金讓更多中小國家的代表「閉嘴」;那些角逐世界杯的國家更由於這一頂級賽事的巨大誘惑而自動緘口。足球的商業化,給世界足球的普及帶來動力,也讓國際足聯得以自肥。
不受規訓的國際足聯,早已問題叢生,每次國際足聯主席競選,都會上演一場圍繞貪腐的仇敵互揭,可最終均不了了之。單是布拉特的幾次連任,就有親信魯菲南、非足聯的哈亞圖和亞足聯的哈曼等人,向媒體或瑞士當局舉報布拉特貪腐。布拉特平穩過關後,要麼與挑戰者和好如初,各取所需,要麼嚴懲挑戰者,致使其終身不得染指足球業。選舉鬧劇,只是國際足聯管理架構日益難以適應足球商業化的一個表徵。
亟需機制改革
更令人不安的是,外部廣泛懷疑其貪腐成風,卻難以調查並懲處。國際足聯屬於在瑞士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按照瑞士相關法律,非營利性組織的貪腐並不屬於懲處範圍,雖然舉報從未間斷,但瑞士往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有個別人認為,腐敗無損足球比賽的精彩,何必大舉反腐?其實,腐敗足以毀滅足球。此次美國以國際足聯部分腐敗行為發生在其領土為由發起調查,無論其真正的動機為何,只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打擊腐敗,終究值得肯定。
當然,此類「突襲」仍屬治標不冶本。作為國際體育組織,沒有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革,國際足聯就難以避免大面積腐敗。比如,由20多名國際足聯執委投票決定世界杯主辦國的模式,操弄空間巨大,甚至成為掌權者收買選票的良機,而所謂針對主辦國的調查報告,也被指為流於形式;加之國際足聯主席可以終身連任,更加大了各種力量逐利的空間。即使貪腐被揭發,由於國際足聯內部的調查機構力量薄弱,反腐極易淪為競選敵手之間的內鬥。處於留守期的布拉特據稱正致力於國際足聯管理與組織架構的改革。他是改弦更張,還是虛與委蛇,自有時間和事實來檢驗。
國際體育組職乃國足可鑒之前車
其實,國際體育組織貪腐並非只發生在足球領域,治理貪腐也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國際奧委會因鹽湖城冬奧會等一系列事件而備受質疑,國際奧委會採取了一系列整頓措施,比如,加強工作的透明度,禁止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申辦城市等,同時,成立道德委員會,專門處理各種違紀和腐敗行為。中國足球也可作借鑒。由於假球、黑哨猖狂,中國球迷曾遠離球場,足球運動嚴重受挫,多年一蹶不振。近年來,中國掀起反腐風暴,多名涉事官員、體育商人、裁判和球員鋃鐺入獄,對規則的敬畏得以重樹,戰績也有所提高。數月前,足球改革方案已獲中央深改小組通過,國人期待它能進一步激濁揚清,為足球發展振興提供更好的體制保障。
布拉特的下台對於推動國際足聯改革是必要的,卻遠遠不夠。脫胎換骨的改革方能去除頑疾。必須把權力放進籠子,靠道德自覺自省或可收一時之效,但終究如蛛網一張:小蟲有所忌憚,而大鳥一衝而過。政壇反腐如此,足球亦不例外。
原文為2015年6月15日出版的《財新週刊》第23期社評,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