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均表示,香港沒有三權分立。林鄭月娥周二(1日)認為,以往司法界就三權分立的說話,往往是說「各自的分工」,令其可行使《基本法》下賦予的職能。《信報》創辦人林行止2日在該報「林行止專欄」指出,過往全港莫不以為香港法治是基於「三權分立」精神,所以有此「誤會」。
林行止指出,經濟硬體一流的上海和深圳,搞了這麼多年,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竟無法與經濟增長同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所以如此,核心問題便是三權不分立而是「互相配合」致之。本港通識教科書把向來被香港人奉為圭臬的「三權分立」摘掉,如今決策高官也說「香港沒有三權分立」,無疑是向國際社會發出「逐客令」!
他坦言,50年前開始評論時事,便認為「香港的存在價值,皆因有把內地的垃圾變為外匯的市場機制」,此機制所以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關鍵在於以「三權分立」為基礎的法治社會。
他指出,港人和國際人士都以為香港實行「三權分立」制度,李國能和馬道立兩位大法官及終審庭常任法官陳兆愷,均先後在公開場合指出,普通法制度和《基本法》均清楚訂明立法、行政、司法機關三權分立的原則。然而,受港人敬重的法界權威對香港行之百餘年「憲制秩序」的理解,卻在一天內被被特首林鄭月娥一言”DQ”!
林鄭月娥指刪除通識教科書中的「三權分立」是正確無誤的;她認為過往港人以為香港有「三權分立」,是因為「宣傳教育不足、部分人認知有限,亦可能係有人故意誤導以製造矛盾」,但現屆政府很重視「正本清源、撥亂反正」,要有膽說出正確的話,否則不正確、混淆的說話傳播,就會失去原來的意義,香港憲制秩序的原來意義,對香港是否能夠繼續有效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至為重要。
香港將失去為國家創匯的功能和地位
林行止質疑,林鄭有否想到「分立」變為「分工」後,香港已非沒有內地政經法人脈的本地和國際商家及炒家所敢棲身之所、所想「搵食」之地?他斷言,「分立」變為「分工」,香港將於可見的短期內,失去為國家創匯的功能和地位!
他進一步指出,說香港根本沒有「三權分立」,當此疫情未消、經濟低迷、且明年度肯定重見財政赤字,以及國際對香港的態度從友善變為敵視之際提出,無異落井下石、傷口撒鹽,非常不智。
林行止又認為,不習慣《港區國安法》的外資和本地商家,有結束營業或「遷冊」者,原屬不足為患,因為內地官企民企等會取而代之,短暫「震動」之後,香港經濟便會再上層樓。然而,一國兩制不復存在的香港,會否經歷這樣「換班」仍安然無恙是未知數。如今「三權分立」變為「三權分工」,等於香港遭逢根本性致命重擊,社會秩序和營商環境必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後香港「三權」必然向內地看齊,意味着香港有條件無縫地融入大灣區,對於看好中國政經前景及有內地政經法人脈關係的人,自然是大好機會,然而,對於習慣在「三權分立」下生活和經商的人,便只好另覓去處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