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存廢兩茫茫

堅守原則和理念,自然不錯。可惜似乎未曾領會,凝聚人心才是堅守原則和理念的可靠保證,人心也是安全、安定的最大保障。否則,再正確的原則,再好的理念,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港府精心炮製的政改方案,日內就將在立法會投票表決,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是普選抑或照老例「小圈子選舉」?即將定案。根據種種跡象看,一般以為,政改方案被否決,似無懸念。不過,世事無常,立法會表決當天,奇跡突然出現,也不足為奇——原本被認為捆綁成一塊的泛民議員,有幾個鬆綁,添足贊成票三分之二數量,從而令泛民陣營苦心經營的戰略付諸流水,政府的政改絕處逢生。
 
然而,不管哪種情況 ,有關各方都不能是勝利者,用不着雀躍歡欣和彈冠相慶;對大多數香港市民來說,似乎更加不是福音,他們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無奈和無助,香港從此更將是多事之秋,內爭內耗不知何時方休?香港人以前常掛在嘴邊的香港福地,或將不再!    
 
香港從來沒有普選,從英殖民地到回歸至今都如此。好不容易盼得了「期票」,如果2017年500萬選民真以神聖一票選出自己擁戴的特首,這當然是里程碑式的破天荒民主化大事,值得香港人緊緊的擁抱她。
 

堅守「原則」與現實政治

 
可惜,天不從人願,2017年的普選眼看將成畫餅。為什麼出現這情況呢?大家都很清楚其來龍去脈,用不着多說。概言之,這個普選被認為是假普選,而「我們要真普選」。這是以泛民主派為代表的相當大部分香港市民的理念。北京和港府及建制派和相當大部分香港市民則認為,這是真普選,合情合理合法,無可厚非。
 
這種南轅北轍現象,本來應該可以化解的。大家一家人,本可有商有量,誠心誠意的協商,互諒互讓,求同存異,找到大家可以接受的平衡點。然而可歎的是,有關各方似乎都認定真理在我,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理念不放,寸步不讓,終於形成不可開解的死結,一拍兩散。一方居高臨下,堅持8.31決定不動搖,不但2017年的特首普選照辦,而且要一直管下去,沒有轉圜餘地。一方痛感無路可走,不願吞下苦果——「袋住先」,意味着「袋一世」,鐵下心在立法會捆綁式投下反對票,令政改告吹,2017普選泡湯。
 
堅守原則和理念,自然不錯。可惜似乎未曾領會,凝聚人心才是堅守原則和理念的可靠保證,人心也是安全、安定的最大保障。否則,再正確的原則,再好的理念,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政改問題上,攸關各方似乎未曾全面顧及香港的整體利益,顧及香港社會的和睦穩定,經濟發展繁榮,民生改善提高,總之,未能全面考慮大多數香港市民的祈盼。這不大公平,令人遺憾。請想想習近平主席的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美好生活,內涵是豐富多彩的。
 

「費厄潑賴」應該實行

 
不禁想起90年前林語堂和魯迅辯論「費厄潑賴精神」的往事。林語堂有篇文章說到:「『費厄潑賴』精神在中國最不易得,我們也只好努力鼓勵,中國『潑賴』的精神就很少,更談不到『費厄』⋯⋯」魯迅對此作出回應,寫了《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其中說,「要『費厄』,最好是首先看清對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費厄』的,大可老實不客氣;待到它也『費厄』了,然後再與它講『費厄』不遲。」魯迅的意思不是不要「費厄潑賴」,原則是,交手雙方同時都得「費厄潑賴」。如今,90年過去了!
 
「費厄潑賴」(fair play)就是公平競爭,運動場上如此,政治遊戲規則也應如此。
 
「費厄潑賴」雖源自西方,但精神可貴,適用於中國,中國也應該有「費厄潑賴」精神,作為一國兩制中的另一制,香港更要有這精神。在香港政改問題上,應該實行「費厄潑賴」,大家都要有「費厄潑賴」精神。
 

紀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