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疫情受控,廣東酷暑難耐,避居雲南近月,賞心樂事一樁。麗江木府一遊,讀《木氏土司與麗江》,思對香港啟示,是為記。
麗江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在古代王朝,中央政府對雲南的管治鞭長莫及,允許土司管轄一個方圓2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約400年,是歷史的必然,而木氏土司則是偶然。猶記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當時對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表示歡迎有一種觀點,邊遠地區只要不發生天災或者黃巾白蓮逆反,中央是不會干預香港的。從麗江土司的經歷,看香港的現狀與前景,有多大的關聯,難做定論,一家之言,拋磚引玉而已。
麗江木氏土司 從明到清共傳18代
土司是古代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首領承認其管治地位授予的一種官位,土官包括土知府、土知州等由吏部管理的地方政府首長,司包括宣慰司、宣撫司等,由兵部承認並管理其擁有的地方武裝。土司是兩者的結合,即擁有軍政大權的少數民族地方領袖,一般是世襲,如果跟中央政府關係融洽,則相安無事,反之,以土皇帝自居則成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
麗江木氏土司本不姓木,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兵攻克雲南,對麗江納西族首領阿甲阿得的賜姓。這是對既定事實的承認,因為納西族從唐代開始遷徙到麗江,開荒經商,逐漸形成的首領已經獲元代的皇帝授予官位,木氏在麗江已經成為實際的管治統領,從明朝到清代雍正年間,共傳了18代,直至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才結束其管治地位,實在是一個異數。
毫無保留完成中央命令 積極推廣漢文化
簡略總結木氏土司能與中央政府維持融洽關係,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毫無保留地完成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二是主動積極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漢文化(中原的主流文化)令中央政府放心。
雖然土司是世襲,但還是要遵循程序由中央任命,木氏土司接班人被選定後,都會帶同貢品到中央面見皇帝,重申定期向中央繳納賦稅與朝貢,以及服從中央對其擁有軍隊的調度權,以求獲得任命,這些都是例行公事,關鍵看落實中央指示是否貫徹始終。
保境安民是任何政府的首要職責,木氏土司平定境內叛亂不遺餘力,這是為了保百姓安寧以維持其政權地位,也為了向中央政府證明其有能力保一方平安。而在執行中央交託任務方面,木氏土司也是盡心盡力。麗江處於的位置,最大的威脅來自吐蕃,藏人要擴大地盤,中央要加以限制,派兵征伐就要木氏土司出兵和出糧餉;還有來自緬甸的流寇侵擾雲南領地,安南叛亂也要中央出兵,木氏土司貢獻餉銀從不推脫。明神宗欽賜「忠義」牌匾,表彰木氏土司對朝廷的忠誠,這也成為木氏土司後世所尊崇的大義。引清兵入關而獲頒平西王的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土司木懿沒有響應,被吳三桂誣告通敵而囚禁7年,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木懿才獲得釋放。
作為少數民族,管治一方邊民,木氏土司對中原主流文化的態度尤為關鍵,木府聳立一座「萬卷樓」,內藏儒家經典、詩詞集註、佛經道經,幾千餘冊,樓前鑲嵌御賜匾額「行化邊徼」,肯定木氏學習和推廣漢文化的貢獻。樓內還藏木氏多個土司本人所著的詩集,當中不但反映其對漢語融會,也不乏表達對國家安危的關注:
王師經歲遏胡塵,每讀郵書為蹙頻。
萬里遐荒輸夙悃,九重浩蕩沛新綸。
疏庸忝負封疆寄,報稱還期戎狄賓。
樹績鷹揚經略在,須臾飲至慰楓宸。
——木增
土司家族除了深入學習漢文化外,還對漢人移居麗江持開放和歡迎態度,結果是引入了人才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為麗江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麗江位處川滇藏交界,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是中原物產和西藏產品的易市集散和運輸交匯中心,經濟十分發達。作為土司要向中央納貢,但也可以在朝貢路上夾帶商品販賣,中央給予的獎賞也十分豐厚。所以,作為邊陲的土司,維持跟中央政府的融洽關係,是雙贏的結果,因為中央也需要麗江土司作為跟更邊緣地區的緩衝區。
雍正「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
然而,維持土司制度始終不能體現天朝大國的地位,只是在中央政府尚未有能力管轄邊疆,或者外敵沒有從邊疆興起對中央政府構成威脅的情况下得以容忍。清朝初年,西藏尚算太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新疆的準噶爾部出兵,襲擊拉薩,擄掠財物,康熙出兵平亂,木氏土司出兵出糧草,至庫房空虛,恰逢木氏兩任土司相繼去世,後繼無人,1720年代,雍正趁機實施「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實行全國其他地方的流官制度。雲南最大的一個土司,傳承約400年,最後在中央政府強盛的狀態下被取締了。
麗江土司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上都唯中央與中原馬首是瞻,衷心歸順,但在周邊戰事興起,以及中央強大的兩個外在因素,加上土司自身的內在因素,內外因素交織,最後結束這個土司制度,這對香港有何啟示,相信有識之士自會有所判斷。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