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本質:鼓吹消費,歌頌物質

新自由主義經濟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就是生產力「創造性破壞」和「炫耀性消費」。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能不斷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就不會有供求不平衡的問題……
讓我們再來檢視格林斯潘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經濟觀點:其一是所謂生產力的「創造性破壞」,其二是「炫耀性消費」。
 
這是新自由主義經濟與金融經濟全球化配套的兩個理念。金融經濟和貿易是互相依存的,沒有貿易,經融經濟就不可能有甚麼大發展,甚至如果沒有跨國貿易,它的發展也不會大得到哪裡。經融經濟是虛擬經濟,貿易則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互相依存的。實體經濟發展最大的風險是供求不平衡引致產能過剩。
 
新自由主義經濟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就是生產力「創造性破壞」和「炫耀性消費」。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能不斷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就不會有供求不平衡的問題。但怎樣才能不斷刺激人們消費的欲望呢?格林斯潘發現19世紀經濟學家索斯坦‧韋伯倫(Thorstein Veblen)提出的「炫耀性消費」的概念很管用:
 
 人們花多少或存多少,並不是決定於其實質購買力水準,而決定於他們所得級距上的前後順序,即相對於他人所得……這些都不會讓索斯坦‧韋伯倫驚訝,他是美國經濟學家,1899年在他的《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書中,帶給世界一個知名的符號,「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他提到,個人對商品和勞務的採購,和過去所謂「不要被隔壁瓊斯家給比下去」(keep up with Joneses)息息相關……我一向認韋伯倫的分析過於偏激,但他找出人類行為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元素則是不爭的事實。
 

利用人不會滿足的慾望

 
他發現有關資料證明了這個事實:
 
 資料顯示,我們對同儕賺多少錢和買甚麼東西,有競爭的感受……當個人的所得隨着國家經濟成長而增加時,他們會顯得比較快樂,而調查顯示,有錢人的快樂程度普遍高於所得較低者。但人類的心理總是這樣的,一旦新的有錢人適應了較好的生活水準時,其滿足感很快就褪色。新的滿意水準馬上就變成「普通」。人類任何的滿意程度的增加都只是暫時的。
 
格林斯潘認為只要掌握這種心理,事情就大有可為:
 
 如果快樂只和物質幸福有關,我懷疑所有的資本主義形式都會收斂成美國模式,這種模式最活躍,也最具生產力。
 
因此,鼓吹消費,歌頌物質幸福就成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必然的策略。「炫耀性消費」的心態正好加以利用;隨而,所謂「創造性破壞」也派上用場了。

古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