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國變天,當時港英政府除了要考慮政治,經濟上要穩定殖民地之中國人外,在文化上也要對抗中國之影響,而影響當時最大的是電影,因為如果香港只有荷李活的英文電影及中國的革命電影在香港播映,香港的中國人自然會歸心於中國而反對殖民地政府。
英國人用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當時上海電影大王邵逸夫已離開中國,轉到新加坡。英國人向邵氏招手,請他回港興建中文電影工業,特別在清水灣英軍兵營旁邊,找到一大片地,邵氏只出小錢買一片今日清水灣邵氏片場的地,而其後山之地,港英政府則用一個特別契約,以便宜之租金租給邵氏作為拍片之用。
邵氏當年便開始拍一些風花雪月及歷史宮幃電影,大受香港市民歡迎,而中國內地的革命電影便被相對比較下去,對香港人之影響很小。
邵氏片場選址有戰略的價值
這片片場之選址,當年港英視之如電台一樣,有戰略的價值,所以選址在清水灣道,當年只有一條路由牛池灣到達,而兵營旁有足夠水電供應,片場之大量用電,萬一有政治事故,兵營可提供一定保護。
這片英軍兵營及邵氏後山之地便後來改規劃變成今天的科技大學,所以邵氏之崛起,其實是出於港英政府要用軟實力,在文化上對抗中國有關。培養邵氏電影,是港英在政治上文化對抗的一步,所以歐美多年殖民地管治,對這方面很有心得。
今天美國之霸權,除了軍事、經濟上控制全世界之外,迪士尼、荷李活及谷歌、面書等的文化影響力,是歐美用以改變其他地方的人生價值觀的文化侵略。
今天它遇上了華為的5G技術上比自己先進,抖音又攻陷了世界,所以美國便要用全國之力,去阻止這種非我族類的文化侵略,所謂自由民主,只是個空話。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