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於周三公布政改民意調查結果。一如所料,作為保皇黨的新民黨又建奇功,因為其民調結果指出有五成三的被訪者支持政改方案,反對的市民只有一成七。至於認同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的被訪者有五成一,有一成八人則不認同。
不少新民黨黨員是專業人士,其正副黨主席葉劉淑儀和田北辰,更是香港有頭有面的人物,而且也是在美國名牌大學畢業。以這樣王牌陣容,理應研究水平相當高。但今次民意調查卻令這班所謂精英黨露了底牌,原來精英也不外如是。
民調取樣方式有問題
為甚麼筆者有以上的批評?只要大家細心看過新民黨的政改調查方法,便會知道真相。
新民黨的民調是街頭問卷調查,是在30個中產屋苑和公共屋邨的地方作出調查,總共訪問了2,700多人,調查日期是由上月27日至今個月8日。
在過去個多月,不少政黨、傳媒和大學均對這次政改進行民意調查,但調查方式均是以電話訪問進行的。主要好處是以一個較科學化和客觀性高的方法進行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並作出數據分析。另外,正所謂行有行規,在調查社會問題上,一旦以抽樣方式進行,大部分的調查均是採用電話訪問以控制調查素質。
選擇偏差欠處理
採用街頭問卷調查肯定是一個不太科學化的方法去找出市民的意見。即使在新民黨調查報告中提出,調查地點已覆蓋30個私人或公共屋邨,因此,已減低統計學的選擇偏差(selection bias)問題。
筆者是統計專家,當新民黨觸及選擇偏差這等行內術語時,筆者是有責任指出新民黨並沒有將問題的影響性減低,因為最大問題不是地方的覆蓋範圍,而是新民黨本身的形象是支持政府,以致整個民調結果不可信。
大家可以細想,當新民黨黨員向一位支持泛民主派的市民發問關於政改的問題,大多數支持民主的市民是會拒絕訪問,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為甚麼泛民支持者要幫新民黨做訪問呢?
學術就是學術
但當新民黨黨員訪問一位支持建制或政府的市民時,情況將會逆轉。市民是非常樂意接受訪問,並有頗高的機會支持政改方案。這情況正好令整個街頭訪問出現選擇偏差問題──大部分接受新民黨訪問的市民極可能是傾向建制或政府的,因此,有超過半數的市民支持政改根本是預期之內。
民調要做得有素質需要一個正確程序和方法。如果只是做街頭訪問便可以得到答案,筆者也不需要在大學學習抽樣調查方法。學術就是學術,不能以劣質學術混淆視聽。
最後,筆者認為新民黨的民調也有亮點。在這類選擇偏差的情況下,支持政改或認同立法會支持政改的市民分別只有五成三和五成一,如果能夠將這偏差剔除,結果極有可能支持政改的市民不到一半。這正好是三間大學民調和今周三中大傳理學院所得到的民調結果。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