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與構思──援手

人性中可愛、可貴的一面,便是對苦難的人無償地施以援手幫助,我們可以閉目想到家庭慘劇中人對四周冷漠、無助無援的絕望。也許,他們不敢寄望得到幫助,但想遇到一個可以傾吐的人也不可得。身在福緣中人,何忍於心?

在佛教徒看來,無論殺人或自殺,都極度罪過,要在地獄受到懲罰,慘不堪言。但在家庭悲劇的殺人自殺者看來,大抵此生已受不了,何來思量來生?螻蟻尚且貪生,自殺者當是感到走投無路,才出此下策,其況可悲,其情可憫。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自殺者遇到的通常不是一個難題,而是同時遇到幾個難題不能解決,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面對困難,逐一去解決的勇氣。值得重視的是事前他們都是內心孤寂,失去傾吐的對象。

大千世界,彈指間浩千百劫,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歷練,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貪嗔癡帶來的大大小小劫難、失望與難堪困境,一生中又何止千百之數,尚有共業所積的惡果,亦要承擔。所以有人說,人生的結論,只是一個「苦」字。不過,這說得半對而帶偏頗。

偉烈的英雄、清剛梗直和仁智之士,往往就是從苦境中磨練出來,建立利己利群的功業,散發高尚情操的清芬而為人仰止。有意義的生命旅程,就是苦中提甘、難中取勝。

人性中可愛、可貴的一面,便是對苦難的人無償地施以援手幫助,我們可以閉目想到家庭慘劇中人對四周冷漠、無助無援的絕望。也許,他們不敢寄望得到幫助,但想遇到一個可以傾吐的人也不可得。身在福緣中人,何忍於心?

渴時一滴如甘露,在無助時聽到一度慈和關切的聲音,不啻再造重生。

撰作構思

這篇小文刊於某佛教專頁,因回應家庭倫理慘劇而寫。在斥責殺人自殺者罪孽之餘,以同情悲憫心懷探索悲劇主人心境,帶着原宥、關切、了解悲苦世情而執筆。

全文先指出人生苦難失意在所難免,應提起勇氣面對。說出許多成功者都是克服逆境困難,才得上坦途,踏上康莊大道。一番勸勉的話,對一朝失意者勉勵鼓舞。最後指出援手的珍貴,對不幸者即使一度慈和關切的聲音,也是功德無量。

原刊《散文賞析與寫作》

創作與構思二之一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