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是金錢的奴僕

「狂熱追求某事之前,要先察看擁有的人是否幸福。」拉羅什富科的名言,最適用於我們這個對金錢狂熱的年代。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布的調查顯示,去年全球65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的快樂指數是倒數第四,而菲律賓則在全球快樂國家中位列第五,單是想想家中的菲傭大有可能比我們快樂,就令香港人更沮喪。
5月初,古巴總統卡斯楚拜訪教宗聖方濟,在談話中,卡斯楚感謝教宗協助古巴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古巴與美國,是超過半世紀的宿敵,可見國與國之間,在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昨日的敵人,可以變成今日的朋友。但人與金錢的關係,卻是敵友難分。我們賺的錢愈來愈多,物質的享受愈來愈高,但卻愈來愈不開心,愈來愈多情緒病。不過,我們還是繼續追求愈來愈多的錢。因為,在商人的指引下,我們仍然堅信,幸福是可以購買的。玫瑰可以買,燭光晚餐可以買,浪漫是可以買的。保健品可以買,健身室套票可以買,健康是可以買的。我們把金錢放在一個它們不能勝任的地方。
 

古巴美國關係正常化,人與金錢呢?

 
馬克吐溫說:「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個好奴僕,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變成你的主人。」我們會花了許多時間在鑽研如何可以賺更多的錢,但卻不會花心思去研究怎樣才能用得其所,我們跟金錢的關係正常化,實在很難正常化。
 
「狂熱追求某事之前,要先察看擁有的人是否幸福。」拉羅什富科的名言,最適用於我們這個對金錢狂熱的年代。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布的調查顯示,去年全球65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的快樂指數是倒數第四,而菲律賓則在全球快樂國家中位列第五,單是想想家中的菲傭大有可能比我們快樂,就令香港人更沮喪。原來金錢是她們的奴僕,她們才是主人;而我們是金錢的奴僕,金錢是主人。
 
金錢本應是我們奴僕,但我們卻容許惡奴欺主,若家中的菲傭知道了,不知會有何感想。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