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藍圖逐步推展,內地潛力無限的龐大市場吸引一眾銳意創業的港澳青年冀北上圓夢。唯人生路不熟,他們應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楊全盛:支援初創企業 掌握內地創業門路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內地的創業生態可謂商機處處,不少本地年青人都希望透過在內地創業,讓自家品牌能夠進軍內地,搶飲大灣區市場的「頭啖湯」。然而,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於內地的營商環境認識有限,創業初期或會遇上不少困難。有見及此,香港青年聯會與民政事務局於2019年推出「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下稱計劃),協助香港青年創業家克服內地創業的困難。
談到設立計劃的初衷,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楊全盛表示,眼見不少年青人到內地創業時,都會遇到某些行政問題:例如不懂如何申請營業戶口、尋找相應的創業資助等。計劃遂應運而生,旨在為創業青年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使他們的創業路更為順利。
了解政策方向 融入內地市場
在楊全盛眼中,香港青年創業家具國際視野,對市場拓展抱有遠見,在市場推廣方面亦見靈活,但對內地生活及文化的認識仍略嫌不足:「所以不少成功的創業個案,均會邀請當地人加入團隊,或與當地團隊合作,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計劃為香港青年創業家配對導師,提供一對一指引,協助他們了解現時內地的商業登記程序及各項行政手續。楊全盛指,內地現時亦有很多不同的政策、措施及基金支持初創企業。例如南山區、深圳市以至整個廣東省都有相應支持青年創業的措施及基金,奈何個別政策較為複雜,申請過程難免遇上困難。楊全盛希望計劃能讓香港的青年創業家了解如何利用內地資源,更可透過參加創業比賽,從中獲得創業資金。
進駐創業基地 發展漸見苗頭
除了行政方面的支援,計劃亦會定期舉辦交流活動,凝聚本地及內地的初創團隊,協助香港青年創業家更容易融入當地的文化。楊全盛闡述,計劃選了三個位於深圳的創業基地讓香港青年創業家進駐,分別是南山智園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尚創峰及福田區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這些創業基地一般都有較多內地初創團隊進駐,為兩地青年創業家提供交流機會。楊全盛認為,直接的交流有助香港青年創業家更快融入當地圈子。計劃亦針對已具有一定基礎的初創公司,協助他們進一步拓展業務。
計劃開展至今已近一年,楊全盛喜見參與計劃的企業在內地穩步成長。某些公司更找到投資者,得以透過融資擴展規模。他指出,參與計劃的初創公司並非全部都與科技有關。「有的主打婚紗設計,有的建立求職平台,亦有透過應用科技推出3D LED展示器。」他透露,這些公司的技術已陸續被內地政府相關部門採用。
建電子平台 列初創資訊
展望未來,楊全盛期望擴展計劃規模,並更深入了解香港青年創業家在內地創業的難題,以提供支援。他亦希望與時並進,建立電子平台,上載所有內地支持初創企業的政策及措施等資訊,方便香港青年創業家查閱,為其進軍內地之路掃除障礙。
林惠斌:天河設創業基地冀助港澳青年
兩年前成立的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下稱青年之家),透過提供各項註冊支援、共享辦公室,以至青年公寓的創業平台,協助香港青年在廣州實現創業夢,為進軍大灣區市場奠下穩固根基。
作為大灣區內首批支援港澳創業青年的服務平台,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指出,青年之家於2017年獲天河區政府支持,由一批在當地的港澳人士推動成立,並得到天河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支援。他們首期已獲得5000萬元人民幣,並建立創新創業基金,優先資助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
搭建平台 實現創業夢想
青年之家旨在通過資源整合、經驗分享及專業諮詢等多管齊下,協助兼具理想與實力的港澳創業青年進軍內地市場,減省創業成本,並提升營運效率。
林惠斌認為,港澳創業青年一般充滿創業熱誠與毅力,但因欠缺資金和經驗,加上對內地市場不熟悉,難免對他們的大灣區創業夢造成一定阻力。他坦言,萬事起頭難,港澳創業團隊在內地最先遇到的難題,離不開對註冊、稅務及法律事宜的不了解。他們會擔心自行從網絡蒐集資訊以至道聽途說未必準確,或影響註冊未能成功,甚至誤墮法網,故感到舉步維艱。
專業支援 協助開拓市場
因此林惠斌強調,青年之家着重為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專業諮詢和支援服務,廣及工商註冊、稅務、銀行開戶、員工招聘,以及法律事務(如勞動法)等範疇,令他們及早解決內地創業必然遇到的問題,進而可聚焦於產業市場分析及業務開展,以便盡快在內地市場站穩陣腳。
林惠斌續指,青年之家同時設有創業基地、青年公寓及實習基地,在廣州天河區支援有志創業或實習的港澳青年。截至2019年12月,青年之家曾服務的港澳青年已逾6000人次,並協助70多家港澳創業團隊落戶廣州。其中約有四成從事互聯網或互聯網+業務,另亦涵蓋設計、金融及商貿等傳統業務。
知己知彼 洞悉市場現況
隨着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利好惠民政策陸續出台,林惠斌預期北上就業及創業的港澳人士將大幅增加。廣州是其中一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去年已開啟2.0時代的青年之家,將繼續做好平台建設工作,如增設創業基地及加強與不同企業合作。
林惠斌建議,港澳創業團隊應充分掌握內地不同城市特設的優惠政策。「例如廣州會為合資格的港澳人士提供創業培訓補貼,加上稅務優惠,誠為上佳的創業起步點。」他並寄語有志北上創業的港澳人士務必做足準備,除了學好普通話,更必須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現況及前景,確保所從事的業務能獲得當地市場接納,並有能力吸納一定客源。否則,即使得到政府一時支持,長久而言也難以生存。
陳升:摸石頭過河 圓創業夢想
九年前,一群懷着創業夢的年輕人,列隊奔赴當時仍是荒蕪的港深合作試驗田,進駐深圳前海園區一嘗追夢的滋味。學學科技服務(深圳)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升,便是當年首批走進園區實現夢想的人。營運至今,其業務已由電商服務平台,逐漸轉型為創業孵化服務,為由香港赴內地的初始創業者提供支援。
陳升這位香港80後在英國名牌大學時裝系畢業,回港後沒有在服裝設計行業發展,卻加入國際保險集團工作。當時,其公司正研究發展內地業務,並與內地大專院校合作,故陳升不時要往返香港和內地,令他認識了不少內地青年人。這次經歷,為他日後的前海創業之路埋下伏筆。
不斷調整經營方向
陳升漸漸萌生創業念頭,並開始組織團隊。他計劃成立教育配對平台,容許學生上載履歷,平台負責提供相應的就業建議與工作坊,提升他們在職場的競爭力。這個意念後來成為具體的計劃書,陳升與團隊亦於2015年成功進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成立了學學科技。
學學科技創立不到一年,即獲首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過程看似順利,但背後其實遇過不少挫折。陳升憶述,最初尋找投資者時,他們都因其公司流動資金不足而缺乏信心。後來陳升發現前海有很多商家正尋找如零食等貨源,於是便把業務轉型為物流配送平台,為這些商家提供貨源。
陳升坦言,創業的首半年是試水溫,需要不斷嘗試和尋找適合當地市場的商業模式,與團隊花了九個月時間不斷尋找投資者,過程中不斷改進,始能獲得首輪融資,公司的業務和規劃才漸漸走上軌道。
有優勢還須靠努力
「為何我會選擇深圳前海?」陳升解釋,深圳雖與香港鄰近,但大家對深圳了解不多,若他不是身處當地,根本不曉得當地人尋找海外供應商原來如此困難,這正好為香港人帶來機遇。
他續指出,香港與世界市場接軌,企業或商家尋找海外合作夥伴較為容易及常見,如759阿信屋、零食物語等進口商店就是例子,但在內地卻不然。「香港與世界接軌,便於獲得世界各地的資訊,所以香港人在內地發展很具優勢。」
儘管商機就在眼前,但也要懂得掌握方能成事,陳升也是在跌跌碰碰中成長,過程遇到不少問題,如不了解內地的政策和市場。慶幸得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提供的協助,個人也付出相當努力,「我熟讀內地法規,嘗試了解當地市場和需求。」他和團隊的努力終獲肯定,更曾被安排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令他的創業路更加順暢,加強客戶的信心。
吃虧也是一種投資
很多人在創業時怕被佔便宜,但在陳升眼中,吃虧也是一種投資。他認為,市場競爭激烈,一定要有一方退一步、願意吃虧,「要肯把原來十元的產品賣八元,才有空間合作。」
最後,陳升建議創業者不要把內地人當成競爭對手,反而應該視他們為合作夥伴。始終他們是最熟悉內地環境與趨勢的人,就讓他們帶領香港的年輕人走進內地市場。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月刊《商薈》,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