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除了是國際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外,還是個複雜的政治議題。持份者包括病毒源頭的中國,負責評估風險及提供專業意見供各國參考以至遵從的世界衛生組織(世衛),以及各有盤算的其他國家或地方政府,包括香港特區政府。
回顧疫情,中國武漢市疾控中心於去年底證實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後,通知世衛。世衛於今年1月23日評估這新病毒對全球的風險為「中等」。同時,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這未成為「國際關注衛生緊急事件」。數日後,世衛承認犯錯,疫情風險應該屬「高等」,並把它提升至「國際關注衛生緊急事件」。世衛沒有解釋它之前犯錯的原因。事實上,譚德塞在此事的言論一直是讚揚中國抗疫工作有效、快速,亦不斷提醒其他國家不要對中國採取限制旅遊、貿易等帶有歧視性的措施。
世衛是聯合國轄下一個專門性機構。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譚德塞,於2017年獲選成為世衛總幹事。除了得到其他非洲國家的認許外,他也取得中國的大力支持(上任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是中國提名的香港前衛生署署長)。自此,中國與世衛保持極之良好的關係。日前,中國宣布向世衛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其開展抗擊新冠病毒的國際合作,以及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
不過,譚德塞及他的世衛同事全面肯定中國的抗疫工作,不等於其他國家也認同這個看法,例如,最先對中國來客全面封關的國家是中國的忠實盟友朝鮮和俄羅斯。西方諸國如英、美、加也不理世衛的意見,紛紛安排專機把其國民從武漢接回家。因預警新病毒被公安警告勿造謠的內地醫生李文亮最終不治一事,遭西方傳媒廣泛報道,藉此顯示這宗天災包含隱瞞疫情的人禍。為了維護其國際形象,中國加強對外宣傳。例如,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日前發信予各國代表,講述中國對抗新冠病毒取得的成果,並強調在這場抗疫上,中國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全世界作出貢獻。
有關新冠病毒的政治計算
新冠病毒瘟疫不僅是全球公共衛生災難,也是個影響國際政治關係的重大議題。中美兩個大國自然成為這場政治博弈的主要對手。
新冠病毒首先在中國武漢市大規模爆發,被稱為「武漢肺炎」。中國認為這個稱號有損其國際形象。憑着中國與世衛的良好關係,世衛把這個新病毒正名為COVID-19。自此,中國對人家,特別是外國政要把新冠病毒與武漢或中國聯繫起來,顯得十分忌諱。
此外,新冠病毒最初出現時曾被官方隱瞞的事件,也令中國政府受到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的批評。隨着抗疫有成,中國致力改善形象。除了宣傳其種種抗疫措施,以及向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伸出援手外,中國官方亦對病毒源自中國的說法提出質疑。例如,中外知名的防疫專家鍾南山指疫情首先在武漢爆發,不等於病毒一定源自中國;外交部也曾發聲明,批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持續稱新冠病毒為武漢病毒。然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貼文,質疑美軍將病毒帶到武漢,並稱美國欠中國一個解釋。
此事隨即掀起外交風波。美國國務院召見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達強烈抗議。連一直表示欣賞中國防疫工作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日前推文用上「中國病毒」一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對特朗普此舉表達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並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特朗普卻稱,與其反駁美軍播毒的假消息,不如索性指出病毒來自中國。
平心而論,在沒有真憑實據下,中國外交官質疑美軍播毒(儘管並非官式發言)是挑釁行為。不過,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除了是有挑釁性外,亦對美國本土的華裔國民造成傷害。換個角度看,這場唇槍舌劍反映中美兩國今天針鋒相對的新常態。其實新冠病毒已演變成為每個政府都須處理的嚴峻政治議題。常言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中美就新冠病毒的爭拗,包含兩國政府利用此事紓解國內政治壓力的意圖。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