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不認還需認,世衞組織終於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非常諷刺,世衞總幹事譚德塞於上月24日仍為不用「大流行」來形容今次的疫情作辯護,現時看來,這位總幹事真是後知後覺,甚至給人無能的感覺。
筆者不是醫學專家,理應沒有資格批評世衞揸fit人。然而,從確診病例數目來看,韓國、伊朗和意大利均於上月最後一星期出現明顯爆發,即是新冠肺炎已由內地蔓延至其他國家。如果世衞能當機立斷,立刻為這次疫情定性為「大流行」,這絕對可以提早警告仍未爆發疫情的國家,做好防疫準備。無奈,世衞實在太無能,加上不少國家對這次疫情掉以輕心,最終令全球面對一次嚴峻的公共衞生危機。不過,當這次疫情過後,各國政府會否提高對防疫的危機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根據世衞計算,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將總死亡人數除以總個案數字,得出來的數字是約3.4%,究竟這個死亡率是否準確?答案是「有疑問的」,原因是疫情仍未完結,但歐洲和美國等地區正面對疫情大爆發,死亡和確診數字不斷增加,所以真正的死亡率要等待疫情完全完結後才會知道。如果從世衞公布的死亡率來看,這個聯合國專門機構真是令人感到不太專業了。
新冠肺炎對長者造成頗大風險,根據港大梁卓偉的最新研究,70歲以上人士的發病死亡率較年輕人高三倍,這是否代表人口老化明顯的地區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如果以長者人口比例高的意大利為例,死亡人數和死亡比例是發達國家最高的。然而,日本的長者人口比例較意大利更高,但其死亡率卻遠低於意大利。究竟這現象代表什麼呢?筆者相信醫療質素是左右死亡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日本和意大利兩國的死亡率出現明顯差距,分析疫情時必須考慮所有重要因素,否則大家很容易得到錯誤的答案。
疫情未受控 市場難復信心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國家已推出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然而,在疫情未受控的情況下,這些政策根本難以平靜投資市場情緒,遑論幫助經濟重回正軌。筆者相信最有效的控疫方法是大量增加病毒測試,盡快找出染病的市民。雖然這做法在初期會令確診病例大幅飆升,但隨着將染病和密切接觸的市民隔離,疫情是會很快受控。以現時韓國為例,其政府在過去幾星期對懷疑染病者作出測試和實施適當的隔離,大家可以發現在過去三天,確診病例已明顯回落,這對穩定人心,必會產生強大作用。
筆者參考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的情況,發現當疫情達到高峯期時,市民的經濟信心跌至谷底,但隨着每天新增確診病例明顯下降,經濟信心也逐步回穩,本地經濟亦從谷底開始反彈。從沙士例子來看,若要減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強而有力的公共衞生措施才是治民心的靈丹妙藥。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