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我搭朋友的車去學校,經過好幾間藥局,每間門口都大排長龍。
朋友憂心地說,「台灣的口罩本來是夠的,現在會不夠,是因為人心恐懼,怕買不到,想囤積。囤積是個無底洞,再多的口罩也填不滿。」
二戰期間,羅斯福總統會提出「免於匱乏的自由」,就是知道匱乏是深度的不安全感,會驅使人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來。嬰兒因為沒有匱乏的恐懼,所以會跟小狗分享食物。分享是演化設定在我們基因中,人類若不分享,不可能存活到今天。
分享帶給我們快樂,《簡愛》作者夏綠蒂‧布朗特就說「快樂必須分享,不然它會失去味道」,施的確比受更有福。
恐懼致盲搶 患難見人性
老百姓只要確定口罩隨時買得到,就不會去搶購。不幸的是,當人民不相信政府時,有口罩的人要囤積,沒口罩的人更要去買,就出現你現在看到的人潮了。
加上這次的病毒是新的,我們不知它的底細就會恐懼。只要病毒被分離出來,感染途徑知道了,恐慌會減少。其實健康的人一定比病人多,健康的人不戴口罩,口罩就一定夠。
他的話很對,口罩之亂是恐懼製造出來的。
幸好現在已經知道它的傳染方式是飛沫和接觸傳染,只要針對這兩項來防禦,疫情可以控制。現在大樓都嚴禁電梯內交談,不說話就不會口沫橫飛;進出勤洗手,雙管齊下,病毒便沒有管道去感染別人。
歷史上,沒有一個世紀沒有重大災難,災難是大自然對人性的考驗──時窮節乃見,患難見真情。
日本在援助武漢的物資上印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防護衣上印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種同舟共濟、雪中送炭話,在國際紛紛撤僑、到處歧視亞洲人時,特別令人感動。
人能戰勝瘟疫,主要還是靠人性的偉大。
我記得在念瘟疫史時,讀到英國德比郡(Derby-shire)埃姆村(Eyam)的人用大愛阻止了鼠疫蔓延。他們築石牆,把村人和鼠疫都封在裡面,他們的犧牲成功地阻止鼠疫蔓延,拯救了北英格蘭的無數人民。這種大愛的勇氣是人類在面對毀滅性天災,卻能綿延下去的原因。
這是人性的光輝,是我們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也是我們作為人類一份子的驕傲。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