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日,一家大小家庭樂,不是遊樂場就是冷氣商場,情侶總覺得行街食飯沒新意,年輕人呢?用手機溝通可以了,反正見了面也是玩手機。我認識一位老前輩,每星期為了他的興趣,四十幾年風雨不改,什麼活動如此吸引他?就是行山。
總說香港地少人多,其實應是平地少但人多,香港本來就是依山環水,要欣賞山水風光,本就不難,要細味香港郊野,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我試從不同概念去尋找香港美景。
地質遊生態遊
地球生命已有46億年,當中由一個熾熱火球演變到充滿生機的星球,可從幾個地質公園去探索,例如大埔的馬屎洲,它在大埔市區旁,隔着樸實的三門仔漁村,感覺像與城市藕斷絲連,島上可看到2.9億年前二疊紀的沉積岩,形狀千奇百怪。香港最東北面的東平洲,船程也要個多小時,島上有5000萬年前的沉積岩,全島都像由一片片千層糕組成,有時又似一本本發黃的舊書,你很想翻開去看看它的歷史。香港還有多個地質公園,如印洲塘、糧船灣、果洲群島等,當然地質是不會分城市或郊外的,在任何市區的山邊或海邊,都能看到發展前的痕跡。
香港割讓前,不只是小漁村。新界很多鄉村就有三四百年歷史,甚至遠在宋朝時期已開始有中原人士遷入現今香港一帶,若登上元朗雞公山,可盡覽整個新界西北,看看鄧氏先祖為何在宋朝時已遷入這桂角山下;再遠古一點可登上青山眺望,屯門就是唐代屯兵之地,明朝時這裏亦曾激戰入侵的葡軍,再順度探訪杯渡禪師,想像他千年前以杯作舟渡海至屯門。
假日不愁沒節目
城市發展改變了香港許多沿岸和山谷的地貌,更影響了自然生態,然而大數山野和海岸都沒太大變化,仍保存了大部分物種。沙螺洞位於低谷盆地,水源豐富,加上昔日村民農地,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環境,更是螢火蟲和蜻蜓的理想棲息地,附近鳳園亦是蝴蝶的保育區域。每逢冬季,元朗及米埔一帶濕地及魚塘都有大量候鳥過冬,雀鳥順道成為攝影師的模特兒,這一帶還有紅樹林、彈塗魚等濕地動植物觀賞。
遊覽香港郊野,將自己與大自然融合,假日就不愁沒節目,多行四十年也沒問題。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