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思想是西方思想輿論界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面對今天民粹主義回潮、生態思想突進,歐洲聯合受到挑戰等現象,重申啟蒙與批判啟蒙前浪後浪,此起彼伏。法國諷刺時政雜誌《查理周刊》於今年1月以《反啟蒙的回歸》為題發表專號聚焦否定啟蒙的潮流。最近美國語言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平克(Steven Pinker)肯定啟蒙思想的兩本著述法文版問世,為啟蒙思想的討論輸入了一股祥和的新風。
這兩部書一為《人性中的天使──論歷史上暴力的衰落及其原因》,二是《啟蒙的勝利──我們為什麼要捍衛理性,科學與人文主義》。平克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與量化指標,論證自啟蒙運動以來,人類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無論從社會福利如健康狀況的改善、人口年齡的增加,教育的普及,文化知識的傳播,休閒時間的增加,還是從民主的擴展,人權的保障,戰爭與暴力的減少等方面看,現階段的人類狀況實際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從世界貧窮人口的銳減來看更是如此,目前全球僅有10%的人口處於極度貧困狀態,而在一個半世紀前則是90%,即使是幾十年前,這個數字仍然是50%。法國有評論認為:此書有力衝擊許多人對人類前途的悲觀情緒,既不討好右翼,也難於為左翼接受。對於保守右翼來說,平克摧毀了他們以今不如昔為依據的反對進步論調;而同時,平克認為,受法規制約的工業資本主義,得益於福利國家的制度安排,實際上成為歷史上消除貧困、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的最有效益的社會制度。這一結論對於鼓吹以極端手段摧毀資本主義的極左翼說來無異於釜底抽薪。
啟蒙哲學家高揚自由與人權
啟蒙哲學植根於深廣的歐洲文化背景,至十八世紀於法國達到高峰,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等思想家為其代表。從整體上說,這一思潮以其理性批判開創現代性的先河,為獨立思考與個體解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現代人類社會安身立命定下了價值基調。十八世紀以降,經過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啟蒙思想從歐洲傳遍全球,人權與自由之光逐漸照亮世界各個角落。今天的世界確實存在着嚴重的問題,民主社會也面臨諸多挑戰,專制制度在一些地區甚至有重新強化的勢頭。然而,總體觀之,啟蒙哲學家高揚的自由與人權的光亮仍在持續推進。盲目樂觀不可取,一味悲觀也不符合歷史事實。
對啟蒙成果的肯定並不排斥對啟蒙的反思。當年星光燦爛的啟蒙哲學家並非一個有機整體,他們風格各異,關注焦點不同,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也有着重大區別。但啟蒙思想的共同特點是將理性批判的目標指向專制與宗教教條,倡導以理性的尺度審視世界,重估社會價值,呼喚大眾對理性與科學的信心,激發人們對進步的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從這一角度,啟蒙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是一種思路;與其說是一種知識體系,不如說是一種思考方法;與其說是一個開時代之先而影響久遠的哲學學派,不如說是一種鼓勵包容,打破獨斷,呼喚多元,鼓吹自由的價值指向。
對啟蒙的評價不應二元對立
啟蒙哲學在當時受到傳統陣營的頑強抵抗,也受到同時代和後來眾多思想家的質疑。從思想交鋒、自由辯論的角度看,理性本身也必須受到理性的檢驗,啟蒙的光亮也有自身的局限。對啟蒙思想的質疑,其實也是啟蒙提倡的批判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可以將對啟蒙的質疑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根本上否定啟蒙的價值觀,反對民主,痛恨多元,仇視進步,否認普世價值,頌揚文化與種族特殊等,此類觀點多來自極右種族主義,可歸於啟蒙的敵人一類。
另外一類是對啟蒙的思想批判與反思。這類觀點認為:啟蒙提倡的理性至上,導致對進步的盲目崇拜,對宗教信仰的不寬容;對普世主義的信奉也可能引致對文化個性的漠視,推向極端甚至可能走向帝國主義;對科學和發展的推崇也為如今的生態危機做了鋪墊。原則上說,這後一類質疑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對啟蒙思想極端化的警惕也具有防微杜漸的意義。任何學說被推至極端,都會走向反面,啟蒙思想也不例外。對啟蒙的評價不應該是一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要麼全盤肯定,要麼全盤否定。法國當代思想家福柯將此種評價稱為對「啟蒙的綁架」是切中肯紊的。
鑒於時代的局限,啟蒙不僅存在上述被推至極端而走向反面的潛在可能,更存在如何面對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生態危機全面加劇的緊迫性。啟蒙思想家重視教育,期待知識的普及,他們相信自由的擴展和信息的傳播必將帶來人的解放和社會的繁榮,他們相信科學的進步必然會給人類帶來福祉。然而,今天看來,即使他們當年已經感受到開拓自由之路一定是荊棘遍布,但卻不可能預計到二十世紀納粹與共產極權主義的興起和衰落,更不可能料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極權竟然能夠以高科技為手段,控制輿論,鉗制思想,封殺和扭曲信息的傳播。正是因此,我們今天不僅要為啟蒙思想辯護,更要堅持啟蒙精神,捍衛啟蒙的價值指向和啟蒙開啟的多元自由空間。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