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立:明日棟樑要有社群意識 人文素養

馬道立法官在致辭時表示,今日的學生要成為明日的領袖,須有社群意識(Sense of Community)及人文素養(Humanism)。

為紀念香港中學校長會成立55周年,該會舉辦的「教育論壇 2019」分別在9月14日(周六,第一部分)及10月30日(周三,第二部分)舉行。

論壇第一部分由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及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 Andreas Schleicher主講,出席嘉賓包括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政商界人士、辦學團體代表、學校議會代表、大學學者及家長團體代表等。

領導者墨守繩規 有礙變革

Andreas Schleicher希望,經合組織發表的《2030 教育學習架構》,能起到「學習羅盤」(Learning Compass)的作用,從知識、技能及態度等方面,引導學生建立主動積極面對變革的能力,應付未來世界的挑戰。他又分析教育改革失敗的各種因素,指出墨守繩規的領導者是變革的主要障礙,並盼望香港面對目前的緊張局勢,社會各界能與年輕人坦誠溝通,攜手並肩走出困境。

論壇第二部分由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擔任主禮嘉賓,主講嘉賓包括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政商界名人及學者胡紅玉、吳天海、徐立之教授、侯傑泰教授、曾榮光教授、林智中教授和何瑞珠教授等數百人出席。

三大要素:包容、尊重、妥協

馬道立法官在致辭時表示,今日的學生要成為明日的領袖,須有社群意識(Sense of Community)及人文素養(Humanism)。

他說:「法治的核心是承認社會大眾都有自由,並由獨立的司法機構執行。我們可以見到法治與社群意識有直接關係。」

他又說:「包容(Tolerance)、尊重(Respect)及妥協(Compromise),都存在社群意識背後。應成為生活及工作的重要方面,學生應從教育中了解社群意識。」

馬道立指出,法治的核心不只是尊重個人的權利,亦須尊重他人的權利。

他又說,本港司法獨立的關鍵,體現在獨立的法官,秉持操守、公正處理案件。從市民擁有各項基本自由,例如投票權和參選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學術自由和新聞自由,以及集會示威的自由等,都能夠體現《基本法》保障的各項自由。

張翔:年輕人面對挑戰 師長應當了解

主講嘉賓張翔校長以「未來一代的教育」為題演講,他表示,我們正處於「技術爆炸」(technology explosion)的時代,人人都有手機,親戚朋友整天互相傳遞着大量資訊,「但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的生活都不會輕鬆。人們的生活充滿了資訊,社交平台、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等等」。

他回想求學時代,「沒有手機,朋友們不可以隨時隨地傳遞訊息,無法時常批評這,批評那,只能專注於學習」。而今天的中學生,資訊吸收量比當年高得多,令他們感到愉悅(pleasure)的同時,也備受壓力(pressure)。

他認為,學校對於傳統教育很重要,因為學生吸收的知識,主要來自師長、書本,有時也會來自教會。然而,今天提供知識的來源,由書本轉為科技,未來將會完全不同,人們儘可24小時不睡覺吸收資訊,「太多了,如何選擇資訊,是一大挑戰」。

他認為,作為老師和長輩,我們應當了解年輕人面對的挑戰,教育應當讓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擁有豐富知識,懂得如何謙虛地面對勝利,如何平常心地面對失敗。

張翔認為,教育應當讓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擁有豐富知識,懂得如何謙虛地面對勝利,如何平常心地面對失敗。(NowTV新聞截圖)
張翔認為,教育應當讓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擁有豐富知識,懂得如何謙虛地面對勝利,如何平常心地面對失敗。(NowTV新聞截圖)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