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改變世界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世界各地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向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推廣閱讀和寫作。但是,我們得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當港孩下課後往補習社直奔早出晚歸,周末被安排學習各種才藝班比他們父母還要忙時,又或者有如着了魔般一直盯着 ipad、iphone 無法放下時,一些貧困地區的小孩可能要上山種田,下海抓魚才能維生。他們讀的是什麼呢?可能只是觀光客丟棄的照相機使用手冊。連生計都成問題,讀書識字對他們來說實在遙不可及。
撰文:楊健菁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世界各地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向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推廣閱讀和寫作。但是,我們得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當港孩下課後往補習社直奔早出晚歸,周末被安排學習各種才藝班比他們父母還要忙時,又或者有如着了魔般一直盯着 ipad、iphone 無法放下時,一些貧困地區的小孩可能要上山種田,下海抓魚才能維生。他們讀的是什麼呢?可能只是觀光客丟棄的照相機使用手冊。連生計都成問題,讀書識字對他們來說實在遙不可及。
  

每個孩童都能夠讀書識字

 
有一位愛書的「瘋子」,他那看似天真的夢想,結果影響了世界700多萬名孩子的命運,他是《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Leaving Microsoft to Change the World)的作者伍德(John Wood),該書描述了他為何放棄高薪厚職,投身改善落後地區教育和閱讀的過程,現已翻譯成20多種語版,成了慈善家、社會創業家、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商界領袖及國際事務專家必讀的經典。
 
「閱讀之家」的夢想是「讓每一個孩童都能夠讀書識字」。(超閱網圖片)
「閱讀之家」的夢想是「讓每一個孩童都能夠讀書識字」。(超閱網圖片)
 
伍德早年加入微軟工作,由於勤奮果斷、績效卓著,35歲就當上了微軟的大中華區業務發展總監。1998年伍德在尼泊爾旅行時,意外地造訪了一所學校,校長熱情地請他參觀該校的「圖書館」(為什麼要用引號呢?如果那樣也算是圖書館的話,我們每個人的家裏也可以說是一個藏書豐碩的圖書館了)。在尼泊爾這所破舊的學校圖書館裏:沒有桌子、椅子、書架,更要命的是,一本書都沒有……書本太少太珍貴了,校長必須把書妥善保管在一個上鎖的小櫃子,裏面有幾本由過路的健行者留下的書:《傅科擺》、寂寞星球旅遊指南,以及兩本美國言情小說──這真是夠了!這樣一個情境實在太震憾了。
 
當年聯合國估計世界上有超過8億5000萬人缺乏基本的讀寫能力,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超過1億學齡兒童沒有入學。「比起數以百萬計缺乏書籍的兒童,微軟這個月在台灣賣出多少套視窗作業系統真的重要嗎?當尼泊爾十分之七的兒童面臨終生文盲的危機,我又那有辦法在香港的電子商務和中國的反盜版上問題竭盡全力?」經過這樣的反省後,伍德決定「離開微軟改變世界」──辭去微軟的高薪厚職,創建一個全球性的團隊「閱讀之家」(Room to Read),為落後鄉村解決他們面對的教育困難,而他們的長遠目標是確保「世界各地的每一個孩童都能夠讀書識字」!
 

以企業經營的方式來管理「閱讀之家」

 
七年後,伍德又寫了《沒有學校的魚》,原書名用上「Battle」(戰鬥)這個字是貼切不過,要達致「零文盲」過程中必定會遇上許多的抗力、各種的犧牲,沒有必勝的意志勇往直前是無法達成的。
 
「閱讀之家」由《沒有學校的魚》的作者伍德(John Wood)成立,他們在各地建學校和圖書館,為貧窮孩童提供閱讀和學習的機會。(超閱網圖片)
「閱讀之家」由《沒有學校的魚》的作者伍德(John Wood)成立,他們在各地建學校和圖書館,為貧窮孩童提供閱讀和學習的機會。(超閱網圖片)
 
這本書可說是伍德與「閱讀之家」這十年來的「成績單」,上面打上了許多漂亮的分數:自2000年創立以來至今興建 1,681間學校、建立15,320間圖書館、出版 887種全新的本土語言童書,共印行逾1,330萬冊、為22,408名女孩提供長期獎學金、為780萬名兒童提供高素質學習機會。對數字的敏感,可能反映了伍德其生意人的本色,這也是讓「閱讀之家」迥異於其他 NGO組織的地方。
 
伍德以企業的經營方式來管理「閱讀之家」,他發現美國有九成的非營利組織,每年僅有不到30萬美元的經費。他認為,這是因為創辦的團隊並沒有用企業性的想法來思考整個組織,首先「閱讀之家」需要的是擔任過主管、具有企業導向的世界觀的員工。不要有錯覺認為非營利組織只是在做「慈善事業」、姿態非得要清高不可,正正為了要讓世界每個小孩都能接受教育,要經營這麼一個長遠且龐大的計畫「必須建立一個就像大多數成功的營利公司所擁有的,充滿活力、有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最強的團隊,來創造、滋養和經營一個龐大的組織。我們必須像禿鷹般地監控我們的每一筆花費……」
 
伍德(John Wood)(右)雖認為世界不公平,但他深信閱讀是學習的基石,閱讀可改變命運,寄望孩童能從小培養出閱讀的習慣。(超閱網圖片)
伍德(John Wood)(右)雖認為世界不公平,但他深信閱讀是學習的基石,閱讀可改變命運,寄望孩童能從小培養出閱讀的習慣。(超閱網圖片)
 

不是教人飯來張口  而是導人參與

 
「閱讀之家」的支助方式很特別,叫作「挑戰獎學金的模式」,受助方並不是那種「飯來張口」坐着接受幫助的角色。「閱讀之家」不會雙手奉上所有東西,也不會幫當地人從頭到尾蓋一間學校或是圖書館,而是要他們也一起參與。如果一個社區的居民願意投入人力、物力等資源,他們也會投下相對的資源去讓這個計畫成功推動,所以伍德說他們只是個煽風點火者,而「自力救濟」說明了他們計劃成功的主要原因。
 
這裏也帶出經營團隊在地化的特色,因應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與經濟條件而制定出目標和有效的藍圖,比如在斯里蘭卡的例子是每個家庭都被要求捐出一點農產品給每個月的農夫市集,由學生負責販賣然後將銷售所得悉數捐給學校,當作維持學校運作的基金。在地化精神還體現在閱讀本身,「閱讀之家」鼓勵當地人用母語撰寫自己的故事而由他們出版。這些作者可能只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為比他們年紀更小的孩童寫作富有當地文化色彩的原創故事,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快被遺忘的語言,一方面也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
 
「一個東非的小男生可以抓起一把 AK47 或是拿起一本書;一名14歲的女童可能在妓院裏為一個比她大20歲的男人寬衣解帶,或是在圖書館裏閱讀準備將來有一天當村裏的老師……」我們得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然而,命運是可以創造、可以改變的,閱讀和教育便是通往人生各種可能性的黃磚路。
 
(原文刊於超閱網,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