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環保遇上藝術 保育意識帶進校園

「環保與設計可以是好朋友。」設計師郭永心小姐(Regina)笑言自己小時候便喜歡做手工,奈何以往未有很多資源。她興幸現今的小朋友可接觸到更多環保的資訊。

暑假上映的《獅子王》,以太陽從地平面升起一刻為電影揭開序幕,隨之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和野生動物王國。開首歌曲的歌詞講到萬物生生不息,點出循環的生命,人類和動物亦如是,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但人類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破壞,令不少動物走向滅絕邊緣。

教育從小做起

拯救瀕危動物須從教育下一代開始,世界綠色組織今年續辦「瀕危動物扮『野』步行大賽」,邀請多位著名設計師帶領一群小學生,以瀕危動物為題發揮創意製作各式面具,希望讓小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從日常生活的一小步,達成未來保育生態的一大步。

「因為黑犀牛的樣子醜陋,有點可憐!」正是九龍靈光小學學生選擇黑犀牛來做面具的原因。非洲五霸之一的黑犀牛,雖然沒有大熊貓的可愛,亦沒有獅子老虎的強悍,外表其貌不揚,也不太受人認識和惹人注目,但黑犀牛的獨特性卻引起一眾小學生的興趣。

改變始於認識

就讀五年級的Eric自小喜歡閱讀科學書,他從書本了解到黑犀牛受威脅是主要源於過度捕獵和棲息地減少,而漸漸變成瀕危動物。Eric說:「由於犀牛角會被製成藥材,黑犀牛有兩隻、甚至三隻角,價值比普通犀牛角高,因此有許多盜獵者為了賺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擇手段殺害牠們。」他又指,黑犀牛為草食性動物,草是他們的主要糧食,一些人為因素,例如工業排出的污水令草原被污染,導致黑犀牛糧食減少,加上氣候變化等因素,令牠們生存也受到嚴重威脅。

拯救遠在非洲的瀕危動物可以從自身做起,四年級生Rachel會在夏天以風扇代替冷氣,平日多做資源回收,減少碳排放,紓緩全球暖化對瀕危動物帶來的影響。靈光小學林主任樂見有機會讓同學深入了解瀕危動物,她認為知識層面永遠不夠,體驗過後才可以明白動物面臨絕種的原因,及懂得珍惜和尊重。她表示參與比賽最重要並非輸贏,而是過程中如何通力合作解決困難。「當時我們正在想如何突出黑犀牛的特徵,後來經過一番討論,大家覺得要把牛角做得比較圓,才會有牠善良的神態。」她希望同學們都能享受當中過程。

環保融入設計

「環保與設計可以是好朋友。」設計師郭永心小姐(Regina)笑言自己小時候便喜歡做手工,奈何以往未有很多資源。她興幸現今的小朋友可接觸到更多環保的資訊,並指:「小孩子很有童真,藝術其實沒有一個固定框架,將環保元素融入設計既可以讓小朋友發揮無限創意,將廢物變成藝術品,賦予第二個生命,又可以令他們從小養成好好利用廢物的習慣。」

作為室內設計師,她在工作上會鼓勵客人使用環保材料,例如環保的木材、油漆和傢俬等,但由於成本價格比較貴,不少客人會因昂貴的價錢而卻步。她認為外國發展環保趨勢更優勝,因為外國政府不允許進口一些對環境有害的材料,例如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油漆,提高了門檻之餘,亦確保對環境的保護和推廣,這也是香港可以借鑑的。

原刊於《都市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余遠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