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際大環境的轉變,香港的發展前景正面臨重大的挑戰,也急需尋求經濟轉型的方向。在轉型的過程中,強化傳統支柱產業固然重要,但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將可引發新一波的發展潛力,帶動香港的長期經濟增長。
要推動科技創新,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圈(ecosystem),蘋果電腦的成功,就是最佳例證。當你開始使用第一部蘋果產品時,產業生態圈就開始發揮作用,讓你可以輕鬆自如地遊走在蘋果的世界中,暢通無阻。例如,當你在 iPhone 中更新通訊錄時,iPad 及桌面電腦的資料也會自動更新,這種由產業生態圈共同創造的用戶體驗,就是蘋果成功的關鍵。
其實,香港的科技及研發界已開始採用生態圈的協作模式,成效亦已開始體現,但我們必須加強力度、拓展範疇,才可帶動長期的增長。
香港有獨特優勢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到金融科技的發展,指當中涵蓋支付和結算交收系統、大數據分析、雲端計算、資訊和風險管理、網絡保安等新技術,有助提高金融業界的營運效率和開拓新的營運模式。
事實上,我們在金融業方面擁有眾多優勢,包括國際人才薈萃、亞洲優良網絡及中國內地龐大的市場潛力等,為以科技帶動產業轉型奠下良好的基礎。香港的稅務環境吸引、基建完善、市場開放,為金融科技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極富活力的產業生態圈。面對全球金融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我們更需走在市場的前端,透過大數據及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持續鞏固優勢、強化領先地位。
在金融業以外,本地不同產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都已積極培育及協助新一代的創新者。同時,嶄新的科技及產品已陸續推出市場,如微型飛行器、廚餘轉化為原材料、液流電池等,都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以微型飛行器為例,隨着技術不斷發展,已帶動起一系列商業應用,包括攝影、野生動物研究、測量及地圖測繪,以至國防等。此外,微型飛行器也可深入高危地區進行偵測工作,對地震、山火等災難救援極有幫助。
政府在建構創新科技的生態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行政長官梁振英一直推動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最近亦委任了楊偉雄為創新及科技顧問,相信可啟發及匯集更多創新思維,帶動相關政策的落實。
創新發展需要各界介入
政府近年亦積極營造更佳的科技發展生態環境,包括透過不同的財務支助及配對計劃,刺激本地公司投資進行研發,同時吸引國內及海外的公司來港設立研發部門,締造更多元化的創新和科技協作環境。在財政預算案中,政府也宣布由創新及科技基金向六所指定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作為他們所推薦的科研項目種子基金,鼓勵大學師生創業及進下游研發,逐步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
更重要的是,創新生態圈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及投入,大專院校、香港科學園、私人企業、本地機構等,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本地多家推動科技發展的機構,包括科學園在內,都不斷加強對科技初創企業的培育及支援,包括增加共用工作空間、先進科研實驗設備的協作使用、與海外著名科研機構及大學的聯繫及交流機會等,協助初創企業克服創業初期的不同挑戰。
天使投資者也是創新生態圈的核心之一。近年,愈來愈多私人投資者尋求創新途徑,希望投放資源培養有潛質的千里馬,讓它們能脫穎而出。香港天使投資脈絡在過去一年半為15家初創企業提供了超過1億港元的資金,而 Nest HK 更夥拍保險巨頭 AIA,為初創企業推出了一個為期12個星期的加速發展計劃,引領8間本地初起步的公司踏進保健及可穿戴科技的領域。
英國例子值得參考
英國的例子也值得我們參考。以科研聞名的倫敦帝國學院正與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合作,進行一個名為「智慧倫敦」(Smart London)的計劃,恢復工業。透過這個計劃,帝國學院成立不同的初創企業培育中心,包括為數碼企業而設的科技城(Tech City)和為新生醫療公司而設的醫藥(Med City),藉以促進科學家、工程師及企業之間的連繫和協作。
同時,相關的大學研究人員亦投入研發「智慧倫敦」兩個重要項目,即倫敦地鐵的無票閘出入系統,以及倫敦地下電線、電纜和管道的數碼地圖系統。這類創新科研方案能滿足城市擴張後的交通及基建需求,有助倫敦躍身為超級城市。
透過政府、大學及企業的合作,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帶來突破性的創新意念,也能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質,並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眼前的巨大機遇將帶領香港奔向令人振奮的新市場。我相信,能成功孕育一個能催化社會創新和協作的生態環境,絕對是香港邁向世界級城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