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經濟: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野心

金融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騙局。資本主義大國即使對本國投資者的做法也不會例外。不但不會,還用種種手段、方法、制度把他們引向一個虛擬經濟的深淵。且看美國一位被譽為華爾街預言家的投資行家怎麼說……
金融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騙局。資本主義大國即使對本國投資者的做法也不會例外。不但不會,還用種種手段、方法、制度把他們引向一個虛擬經濟的深淵。且看美國一位被譽為華爾街預言家的投資行家怎麼說:
 
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世界最大債權國的美國如今已淪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並日益陷入貿易和金融失衡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雖然負債累累,它卻仍沉浸在非生產性進口商品的過度消費狂潮之中。(引自《美元大崩潰》,下引同)
 

《美元大崩潰》的預言

 
這位預言家叫彼得・D・希夫(Peter D・Schiff),上面這段話引自他在2006年與約翰・唐斯(John Downs)合著的《美元大崩潰》一書(2007年出版,英文原名為 Crash Proof: How to Profit from 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在這本書中,他預言了13項美國面臨的經濟危機,其中十項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已兌現,尚未兌現的三項也完全有可能成為事實。由此可見希夫對美國經濟了解之深。
 
美國陷入了空前的經濟災難,孰令致之?美國推行全球化的資本壟斷政策,借助國際儲備貨幣制度及各種由美國控制的國際商貿組織,使全世界向美國輸送商品,把美國從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的經濟體。希夫說:「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變,導致了日益增長的貿易赤字。」但華爾街的既得利益集團和跟他們關係密切的美國政府卻不覺得貿易赤字有甚麼問題。
 
他們的如意算盤是讓發展中國家來製造商品及承擔借貸與投資風險,他們自己則從事(他們以為是)必勝的金融經濟,賺了大錢便可坐享其成。美國官方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此轉變,美國可以無限度消費和借貸,而生產和儲蓄則由發展中國家來承擔。於是在美國政府和華爾街金融集團共同建立的銀行制度、貨幣政策影響下,美國人被鼓勵不斷借貸和消費,許多人不事生產,只搞金融投資。
 

是真正的強大還是一個集體謊言?

 
美國已變成了一個以借貸度日,負債累累的國家,而官方的經濟學家卻用許多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掩蓋它的實質。比如以消費主導的 GDP 增長來標示經濟發展就具有很大的虛假性。希夫說:
 
 以消費為主導的GDP增長並不是衡量一個國家創造了多少財富的標準;相反,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破壞了多少財富的標準。 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年高達8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以及8.5萬億美元的國債。
 
希夫認為:「美國正快速地接近一場完美風暴」,果然金融海嘯一年後就來了。希夫進一步揭露美國經濟官商勾結的情況:
 
 美國的現代政治是建立在民眾的高期望值上的。政府已經熟練掌握了如何將不利的經濟信息轉化為有利的經濟信息這一技巧。這樣,他們便可以取悅民眾,從而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
 
常用的方法是操弄數據。希夫說:
 
 美國政府發布的經濟統計數字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宣傳幌子而已。它最先由政府部門發布,然後再經過發言人和金融界人士予以解讀,最後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傳播。至此,這些信息早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而他們操縱這些信息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迎合政府的需要。
 
美國政府對自己的人民尚且不說真話,何況對外國人:
 
 同樣,由於美國的貿易夥伴、外國央行以及其他外國投資者得到的也是這些信息,所以他們還會繼續把錢扔進美國這個無底洞中。
 
希夫認為官商這樣聯合製造假象,無非都為了自身利益:政客是為了選票,華爾街大鱷則為謀取暴利。
 
(待續)
 

古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