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資本賬戶開放

人們對資本賬戶開放的擔憂不一。有一種理念格外需要警惕:封閉和控制比開放和流動更安全。這種理念已成潛意識,一有機會便可能顯現。持這種理念的人士認為,中國能安然度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並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均受益於中國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其實,這種看法似是而非……
近來,資本賬戶開放數度成為輿論熱點。伴隨着人民幣匯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場化進程深化,資本賬戶開放進入攻堅階段。討論應否加快這一進程的階段已成過去,更富意義的是如何趨利避害、積極審慎地推進開放進程,並藉此倒逼全方位改革。
 

資本賬戶開放

 
資本賬戶開放是一個逐漸放鬆資本管制、允許居民與非居民持有跨境資產及從事跨境資產交易、實現貨幣自由兌換的過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已成中國決策層的共識。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2015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將通過各方面努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他還透露,有三件事情正在推進:使境內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資本市場會更加開放,對《外匯管理條例》做出新一輪修改。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議最快將在5月對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申請展開非正式討論。由於加入 SDR 要求貨幣「在國際上被廣泛使用」,中國有必要加快資本賬戶開放進程。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問題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即首次提出要「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然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一進程暫時擱置。 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重提這一問題。經過漫漫十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終於一槌定音:「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序,建立健全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從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到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間隔,國際經驗一般為七年。中國1996年宣布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迄今已近20年。如此步履蹣跚,相關改革滯緩是主因。據中國官員稱,在 IMF 所列七大類40個子項目中,「基本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已達70%以上,開放進展可喜;但在資本市場開放方面,一直進展有限。如果中國打算宣布資本項下開放,未來在資本市場有序開放並加強監管有效性等問題上,仍需攻堅。
 

封閉比開放更安全?

 
20多年來,官員學者對資本賬戶開放歧見紛呈。 2012年以來,爭論更加激烈。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資本賬戶開放將促進資本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優化資源配置,使得資本可在全球範圍內分散風險,還將大大便利對外貿易,對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更與中國崛起的大國地位相匹配。也有人士警告,倘若宏觀審慎監管不當,改革遲緩而內部矛盾累積,卻貿然加速資本賬戶開放又缺乏相應的應對、管理措施,極可能誘發金融風險,放大經濟波動。如今,共識已遠大於分歧:資本賬戶開放是大勢所趨;它不等於門戶洞開,而是有管理的開放,特別需要加強外債管理及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測與管理(IMF 本身也認同危機狀態下對資本短期流動實施限制);資本賬戶開放應有路線圖,並可藉此倒逼國內尚未完成的市場化改革。但是,對應否設具體的時間表和開放節奏上,專家仍有不同意見。
 
應當承認,對資本賬戶開放持保留意見的人士,對其蘊含的風險做出了充分提示,使得這一進程行穩致遠,這是他們做出的獨特貢獻。他們對結構性改革和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的強調,更值得決策層和相關政府部門重視。但是,時至今日,空泛呼籲「謹慎」已意義有限,不如具體地分析開放舉措的利弊,並提出建設性的對策。
 
人們對資本賬戶開放的擔憂不一。有一種理念格外需要警惕:封閉和控制比開放和流動更安全。這種理念已成潛意識,一有機會便可能顯現。持這種理念的人士認為,中國能安然度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並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均受益於中國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其實,這種看法似是而非。中國能夠在危機中屹立,有賴於強有力的卻也代價不菲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2008年時更得益於金融體系改革、外匯儲備增加、國力增強和國家開放程度提高。研究表明,金融危機與資本開放並無必然聯繫。實行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同樣會爆發金融危機,宏觀穩健才是抵禦各種危機的良方。
 

傳統保守管制已近失效

 
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金融風險有所積聚,資本賬戶加速開放應謹慎之議再起。有學者多年來一直擔憂短期資本大規模流入,如今,隨着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又一變而為擔憂資本外逃。此種憂患意識誠然可貴,但按其邏輯,資本賬戶將永無開放之日。其實,以中國的開放程度和經濟體量,傳統的資本管制效果已然不佳,應當轉換為以信心管理為主的模式。一方面,通過加快資本賬戶開放步伐來使資本流動顯性化,以實現全面、準確的監測;另一方面,開放過程中完全有必要考慮對短期資本流動實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探討包括「托賓稅」在內的各種政策的可行性。
 
資本賬戶開放蘊含的風險不容忽視;開放遲緩背後的改革停滯所帶來的成本,更應充分估計。資源有效配置、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其倒逼改革可能釋放的紅利,都要求中國加快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它不可能單兵突進,需要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與利率、匯率等改革統籌協調、配合得力,如此,才會風險低而收益豐。
 
 
原文為2015年4月13日財新傳媒《新世紀》周刊第14期社評,本社獲授權刊登。
 

胡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