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的大專學生罷課,抗議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對香港特首提名的方案作出嚴格的限制,這個舉措令人覺得香港的年青人十分躁動,事實是否這樣呢?今年5月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做了一個年青人的生活質素研究,它有助了解香港年青人的生活狀況。
該中心的研究從四個方面探討15至24歲年青人的生活質素:體能活動、精神狀態、生活滿意程度及對社會評價四個方面。
八成年青人感到精神壓力
首先,在體能活動方面,香港年青人大都缺乏運動;接受訪問的1000多名年青人中,只有18%每星期進行多於三小時的運動,有四分之一青年甚至沒有做過任何運動。此外,接近半數的年青人(47%)覺得自己休息不足,並且差不多三分二的人(62%)在近半年內,都有出現因擔憂而失眠的情況。
在精神狀態方面,超過八成的年青人(83%)在近半年內,都有感到精神壓力,而且四分之三的人(76%)感到不開心和憂鬱,只有大約四分之一人(23%)感到比前半年快樂。但是大部份的年青人(73%)對自己的將來卻感到樂觀,並且覺得人生有意義(82%)。因此,香港大部分年青人儘管感到焦慮及不愉快,但都抱有樂觀的態度及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在對生活滿意的程度方面,接近八成(79%)年青人感到滿意,不滿意的只有不足二成(17%)。超過或接近九成的年青人滿意與朋友(92%)及家人(89%)的關係。在物質生活方面,八成多人(82%)感到滿意。對目前居住單位感到滿意的也接近八成(79%)。雖然對生活很多方面都感到滿意,但是香港年青人對生活仍有所追求;有近四成人(39%)認為他們的生活仍未接近理想,七成人認為仍未「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政府不能照顧年青人的需要
香港年青人對社會的評價,有好有壞。其中七成(73%)認為自己能得到足夠的教育機會,六成人(62%)覺得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但是較大比數的人(68%)覺得政府的政施不能滿足年青人的需要,例如升學、就業、住宿等。過半數的人(58%)認為社會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發展機會,並且認為特區政府的表現不及格。此外,認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年青人,也只剛過一半(52%),認為不平等的超過四成(45%)。至於參與「上街遊行」的年青人,為數較少,「經常參與」的不足1%(0.9%),從未參與過的則達到七成(70%)。
在這個研究中,有三成年青人(31%)具有大學的資歷,他們與整體年青人的生活形態及滿意程度大致相同,一般差異不會超過4%。可是對幾項社會及生活的評價,擁有大學程度的年青人,明顯與整體年青人不同。他們較多人認為政府的表現不及格(65%),與整體年青人的58%相比,多出7%。此外,擁有大學資歷的年青人,也較多認為政府的政策不能照顧年青人的需要(75%),比整體年青人的評價(68%),亦是多出7%。
但是對「生活的滿意度」、「未來是否樂觀」及「已獲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三項,有大學資歷的人較多人認同及肯定,分別是83%、78%及39%。比整體年青人樣本,分別多了6%、5%及5%。換言之,擁有大學資歷的年青人,比整體年青人對政府的政施及表現,更多不滿,但是他們卻對生活、自己的未來及已獲得最重要的東西方面,更為滿意和肯定。
上街遊行非為個人利益
在參與上街遊行方面,有大學資歷的年青人(10%)也比整體年青人多(6%),經常參與遊行的,也由整體年青人的不足1%,增至2%。進一步分析發現,擁有大學資歷的年青人曾否參與遊行,與他們是否滿意自己的發展機會、政府政施是否照顧到年青人的需要,及他們是否住在公共房屋或自置屋宇,都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關係。
有趣的是,這些高學歷的年青人,曾否參與遊行,是與他們對「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觀感有關。在曾經參與遊行的組別中,有七成認為香港社會做不到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在很少或從沒參與遊行的組別中,只有四成半人認為如此。卡方分析顯示,兩組人的顯著差別度達到百分之一(p < .01)。同樣的卡方分析在整體年青人的樣本中,也得出差不多相同的結果。
這些發現可以指向一個解釋,就是香港的年青人,他們上街遊行抗議的背景或動機,並非為了個人利益,例如發展機會或照顧自己年齡群組的政策措施。他們是為了爭取社會的公平,爭取人人平等的公義和理想。基於這個解釋,香港人應該對於社會上擁有這樣一群無私的青年感到驕傲。正值香港年青人,特別是大學生為社會公義發聲之際,上了年紀的上一代或上兩代的人,有些甚麼可以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