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承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完全失敗」,掌握社會脈搏不足,政治敏感度有偏差。承認錯誤是好事。政府在修例一役「完全失敗」,其實不單是指事前低估民意、強行硬推,引起大規模示威抗議,這只是開始。
「完全失敗」還有下半場,就是從6月9日第一次大遊行(民陣宣稱人數100萬)當天晚上,政府即宣布修例工作繼續。從當時開始,政府就一而再地錯失平息風波的時機,更觸發了後來一波又一波街頭示威、衝擊以至抗爭地區化,遍地開花。政府對事態完全失去主導權,直到現在還不知如何收拾局面!
下半場的政府和民間博弈,主戰場在街頭,也在網絡世界。網上動員和傳播消息的能力,令街頭抗爭可以持續在不同地區進行。它策劃所需的時間短,成本又低,跟過去由民陣呼籲、籌備、動員的模式完全不同。事實上,6月兩場號稱過百萬人的街頭示威之後,其他集會,包括近個多星期「落區」的遊行,都不再由民陣當發起人。網絡上的連結,就足以號召發動一批群眾參加。
有人說這是一種新社運模式。6月14日《洛杉磯時報》刊出署名Alice Su的文章A new kind of Hong Kong activism emerges as protesters mobilize without any leaders。文章指外人以為反修例的街頭抗議必定有一個組織策劃的核心,但其實這批抗爭者的行動模式已生變化;5年前雨傘運動仍冒出幾名領袖式人物,然而現在反修例抗爭已經去中心化,行動組織得井井有條但沒有「負責人」!
對新社運模式 政府束手無策
這種「來去無蹤」、好像沒有組織者但行動快捷且物資充裕(頭盔、雨傘、口罩等),其實是現代版的城市游擊戰!抗爭者人數雖然不多,但野貓式的攻勢,藉佔路、包圍等激烈手段,再循網絡及傳統媒體將影響力不斷擴散,以小制大,其造成的效應遠超過實際聚集人數所能發揮的力量。
由青年人為主力,透過網絡組織動員,以抗議社會不公義為號召的民間運動,早在2011年西班牙冒起。當年5月中旬,馬德里有上百萬人走上街頭,佔領大大小小廣場,紮營守夜,以表達對社會、經濟的不滿。這是一場由下而上、撼動西班牙中央政權的草根運動,從西班牙開始蔓延到歐洲、美國,成為「佔領華爾街」的啟蒙運動。
現在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是承接這種以網絡發動、沒有領袖的街頭抗爭運動。其起源地雖是巴黎,但抗爭持續,現在黃背心運動已擴散到法國其他地區,也是遍地開花。
面對新社運模式,政府束手無策。黃背心運動從去年11月17日開始,至今仍持續。香港的修例風暴則由6月9日大遊行起計,至今也有一個多月。無休止的街頭示威和衝突,承受最大壓力的是警察。警隊員佐級協會早前去信警務處長及管理層,指「必須確保執勤警員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除非管理層有信心,戰術及裝備等能確保執勤人員行動中的安全,否則不應指派人員執行可能受傷的任務,或到危險地方執勤」。陳情之餘,似乎有滿腔怨氣!
紀律部隊無法解決政治問題
反修例風暴發生至今,警隊成為眾矢之的。但事實的另一面,是政府高層,尤其問責官員,並沒有走到台前「擋風擋雨」,大部分只是在網上發表網誌或「公開信」重複一些陳腔濫調。明知無法應付接踵而來的街頭抗爭行動,問責高官卻繼續「冷眼旁觀」,只由得警隊在事發現場面對來勢洶洶的群眾!
警察是紀律部隊,應維持政治中立,按上級命令行事。他們的行動如果受非議,應由警隊上級──保安局長、各司長以至特首出面應付。但他們在多次警民衝突中都沒有現身解說,我們見到的只是警察公共關係科負責人不斷出現譴責搞事者。現在連員佐級協會都要發公開信,要求警隊高層表態。很明顯,問責班子並沒有對當前政治風暴承擔起他們應負的責任。政治問題,紀律部隊是無法解決的!
對國際壓力 港府表現粗疏拙劣
應付街頭抗爭進退失據,特區政府面對國際輿論壓力,也同樣表現得粗疏拙劣。自修例工作開始,西方國家即高調表態,認為通過修例,形同拆去中港之間的法治防火牆,更直言特區政府如果一意孤行,後果將會十分嚴重。
香港在一個議題上跟多個西方主要國家「對峙」,是前所未有的事,然而林鄭政府似乎感覺不到事態嚴重。現在修例「完全失敗」,對香港的國際聯繫反而是好事,因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勢力如果因修例通過而「制裁」香港,林鄭政府如何招架得住?到底政府有沒有就外國制裁作過任何評估?
明刀明槍的「制裁」,雖然沒有出現,但後續發展的幾件事卻打擊了香港的國際形象。先是穆迪發表香港評級報告,表示擔心2047年北京「50年不變」的承諾結束前,香港的政治及經濟自由將會收窄,甚至失去獨立實體地位(independent entity)。穆迪直言,對香港近期政治情况表示擔憂。
接着而來的,是今年全球最大新股、啤酒生產商百威亞太在香港的上市計劃告吹。公司解釋是因市場環境影響,但其實百威的融資認購額和公開發售都超額,反應不能算是冷淡。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取消在港上市,是否另有玄機?可以肯定的是,百威「棄港」,對市場信心肯定會造成打擊。
還有外電報道,指香港局勢風雲變幻之際,本地官商開始部署資產撤離。路透社引述一名香港金融顧問透露,他的一名客戶近日把在港的1億美元資產轉移到新加坡。法新社則引述一名法國財團話事人指,如果缺乏基本人權和財產保障,他們沒有理由選擇留在香港,新加坡目前是取代香港遠東金融中心地位的最佳地點!消息是真是假,很難證實,但政治動盪令國際財金界削弱了對香港的信心,這個信息造成的破壞力相當嚴重!
6月9日之後,香港出現的動盪完全沒有平息迹象。化整為零「落區」的示威行動,人數雖減,但聲勢和破壞力依舊。政府修例「完全失敗」,其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見盡頭。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