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治國手段與國際手腕

很多人估計,李光耀走後,新加坡會走向自由化。事實上,近年反對黨的勢力已日增,上屆選舉,人民行動黨只拿到六成議席。今後,反對黨發聲的機會一定更多,那社會上的矛盾,包括我上文所講的外勞矛盾,一定會有人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勢必引起社會上更多的紛爭。

一、李光耀可如何評價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剛於3月23日逝世,世界各國領袖紛紛表示哀悼,並對他對世界的貢獻作出極高的評價,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稱他為「真正的歷史巨人」。這可與香港的民主派對李光耀的評價很不一致。
 
李光耀生前曾多次訪港,最近幾次都遇到有人示威,抗議他對香港民主發展所作出的種種反動意見。在泛民的心目中,李光耀不是「歷史巨人」,而是歷史罪人。因為李光耀建議香港人應該行的路,正好與泛民想帶領香港行的路相反。
 
香港剛回歸,李光耀就告誡香港人,不要妄想與北京對着幹,這不會有好結果。他預期中國會擔心西方想利用香港作「木馬」,藉此顛覆中國,在中國上演一場「木馬屠城記」。所以,他認為泛民的那套政治訴求根本不切實際,沒有可能在香港得到落實。他從骨子裏不相信西方的那套民主,起碼認為這套制度並不適合中國。
 
新加坡建國初期,李光耀立場鮮明地限制新加坡的民主發展。他用嚴厲的手段剷除異己分子,由於他首先開刀的是共產黨,符合西方要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政策,所以西方對新加坡不民主做法隻眼開,隻眼閉。
 
然而,李光耀不但對共產黨專橫,對其他受西方民主自由價值觀影響的政治勢力一樣絕不手軟。在李光耀當政年代,新加坡人若是對政府表示什麼不滿,他可能會被逐出政府提供的居所,他的子女可能永遠進不了大學;嚴重的還會在社會上從此失蹤。即使有西方背景的傳媒,李光耀也不會姑息,編採人員會被告上法庭,控以誹謗罪,出版物會被查封,而法庭則一定會順着政府的意願作判決。
 
李光耀不但對政敵嚴厲,對普通老百姓也像父母官一樣,連生活上的細節都要管。不按照李光耀那套標準去生活的人,小則會被罰款,重的甚至要體罰——笞刑,連遊客也不放過。曾有美國少年遊客在新加坡街上塗鴉,被重判打籐,美國政府求情,李光耀也不肯特赦。最被外間談論得多的,是新加坡竟立法禁止人民吃香口膠,以免影響市容,及增加清潔工人的工作量。李光耀可謂無所不管。
 
雖然外間對此略有微言,但我發覺大部分新加坡人對此還是認同的。我有親友50年代初已在新加坡生活,他說,在李光耀當政前,新加坡也有很多華人社會的陋習,譬如不注重衛生、不守紀律、好賭、貪污等,若非李光耀那麼強權,不可能這樣快就文明起來。
 
他覺得,新加坡建國初期,社會上的矛盾複雜,民族的、宗教的、階級的,都糾纏在一起;若是容許各派力量用民主的方式進行競爭,勢必矛盾激發,不容易收拾,所以非用專政的手段不可。現實是在李光耀當政期間,新加坡的市容整潔,居住環境舒適,政府廉潔奉公,治安良好,人民的生活大幅改善。因此,大部分新加坡人都視李光耀為國父。
 
在地緣政治關係之間合縱連橫,李光耀的外交手段令各國領袖印象深刻。(亞新社圖片)
在地緣政治關係之間合縱連橫,李光耀的外交手段令各國領袖印象深刻。(亞新社圖片)
 

二、李光耀有洞察力善平衡術

 
新加坡只是一個城邦式的小國,但她的開國總理李光耀卻受到全球大國領袖近乎一致的尊重與美譽。原因是李光耀不但在新加坡的建國過程中,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還對全球勢力的平衡,起着連大國也要感激他的作用。
 
戴卓爾夫人曾稱讚李光耀,說這個人幾十年來對世局的觀察甚少出錯。正是因為李光耀這種敏銳的洞察力與精闢的分析能力,令其他世界領袖都不得不為之折服。美國前總統布殊稱讚李光耀具有戰略性的視野,所以他和其他國際上的領導人,都樂於聽取李光耀明智而坦誠的看法。
 
李光耀能予人這麼深刻的印象,還因為他果敢力行。他一經對自己所處的局面作出判斷,並訂定好應對策略後,就不會輕易動搖,一定全力貫徹到底。
 
李光耀自身有社會主義傾向,而在起步時,他的政治勢力的基礎,亦是來自新加坡的工會。但新加坡立國後,他立即察覺到新加坡不可以傾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而必須靠攏西方自由世界,否則就會落得蘇加諾一樣的命運(印尼開國領袖,後被美國支持的軍事政變推翻)。所以他上台後,立即全力剷除國內共產黨的勢力。他寧願與逃到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保持密切關係(連軍隊也去台灣培訓),卻與已佔據整個中國大陸的中共保持距離,目的就是要讓美國放心。
 
他這種鮮明的反共立場,令他可以在國內實行強權專政,也不會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排擠。西方民間雖偶然對李光耀有點批評,但在官方層面卻一直保持緊密的友好關係,完全不用擔心會受到制裁。
 
李光耀有時會在一些非政治的議題上,不給面子美國,譬如處罰在新加坡街頭塗鴉的美國少年接受笞刑,目的就是要向亞洲的其他國家突顯新加坡的獨立性,他個人絕非美國的傀儡。所以李光耀在第三世界,一樣備受推崇。
 
中國改革開放後,李光耀知道中國與西方的敵對關係已經改變,所以大膽地與北京交往,盡量謀取經濟上的利益。他先後到訪中國33次,中國領導人都視他為好朋友。但李光耀絕對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中國的崛起令他擔心亞洲的勢力平衡會被打破。他知道,新加坡只是一個小國,很容易在亞洲的大動盪中受傷。所以,他決定要設法令美國把注意力放回亞洲,以制衡中國的力量。他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還是由美國來主導世界的格局,對新加坡更為有利。
 
他一經作出這樣的判斷,就不再顧忌北京的感受,公然散播中國威脅論。他警告美國,如果不提高警惕,很快就會在亞太地區失去優勢;屆時,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地位就會出現滑坡。這些論調喚醒了美國,令美國立即部署重回亞洲。李光耀作為一個已退任的小國政治領袖,竟能夠以三言兩語就改變大國的戰略部署,何止是四両撥千斤?美國不但沒有因被擺布而感到不舒服,還從心底裏佩服他呢!李光耀的這種能耐,令那些批評他的言論,變得毫無殺傷力。
 
在後李光耀時代,李顯龍(圖中握手居左者)如何帶領新加坡,舉世關注。(亞新社圖片)
在後李光耀時代,李顯龍(圖中握手居左者)如何帶領新加坡,舉世關注。(亞新社圖片)
 

三、後李光耀的新加坡

 
從各國領袖對李光耀的一致好評,就知道這個人的確有一定的能耐。然而,強人政治的特色是人亡政息。一個愈是對國家影響大的人走後,國家的變化通常愈大。毛澤東去世後,中國的變化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想像。李光耀雖沒有毛澤東那麼專橫,但他走後,新加坡無可避免會有變。我認識的新加坡朋友,對此亦十分擔心。
 
新加坡國內矛盾不少,有種族的、宗教的、貧富的、政制發展方向的。以前靠李光耀一錘定音,強行落實。今後的領袖已沒有這樣的能耐,之前被強壓下來的矛盾,一定會逐漸展露出來,令接下來的政府不得不有所分心,不能再全力去發展經濟。
 
過去,新加坡處理問題的方法很簡單,亦很有效。我聽過這樣一個事件,事緣新加坡引入一批中國大陸的外勞,在新加坡當巴士司機。這批司機很快發現,他們得到的待遇不但少過當地的司機,而且還低於來自其他地方(非中國)的外勞司機,因此想爭取與其他外勞司機同工同酬,於是發動工潮。新加坡政府根本沒意思去解釋交代,第一時間就把這批中國司機送回中國了事。
 
不過,很多人估計,李光耀走後,新加坡會走向自由化。事實上,近年反對黨的勢力已日增,上屆選舉,人民行動黨只拿到六成議席。今後,反對黨發聲的機會一定更多,那社會上的矛盾,包括我上文所講的外勞矛盾,一定會有人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勢必引起社會上更多的紛爭。
 
新加坡是一個國際城市,與世界的交往很多,各種各樣的思潮與價值觀,新加坡人其實都接觸得到。過去,大家很清楚那些思潮是領袖不認同的,不可以公開拿出來講,否則代價沉重。現在,領袖走了,新一代的領導人,年紀較輕,或許會較能接受新思潮,所以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嘗試提出不同意見。再者,有了互聯網之後,連共產黨也控制不住網上的各種意見交流。因此,很多新加坡人自己也已預期,自由、民主、人權、開放等思潮,很快會成為新加坡人的主流價值觀;這些理念都會與李光耀原來那套管治模式不一致。人民行動黨若是堅持沿用李光耀的一套,在選舉中可能會逐漸失利。但如果與人民一起去擁抱自由,那就必須提出一套全新的政治路線,而不能蕭規曹隨。這就要看人民行動黨內有沒有新的領袖冒起。
 
現在,大家都說李光耀是為國為民的好領袖。但李光耀在為國為民的同時,亦很為自己的家人着想。現任總理李顯龍是他的兒子,新加坡的很多國有資產,都由與李光耀有關係的人掌管。在某種角度來看,新加坡也有「家天下」的影子。這與世界潮流並不一致。李光耀在的時候,還可以憑個人實力抗拒這個潮流,李光耀一去,這些人的掌權地位,未必個個保得住。新加坡政壇上可能會出現一批新面孔。
 
原文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