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決定以市價的五九折來出售新一批的居屋單位,市場的反應非常熱烈。據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估計,最終收到的申請購買表格有機會達32萬份,破了歷史紀錄。
這次居屋出售有這麼好的反應,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i)售價定得比之前的幾批都要便宜;之前是靠近市價的七折,這次卻連六折也不足。價錢便宜了,吸引力必然有所增加。(ii)今次推出的居屋位置優越,有些更在深受市民歡迎的何文田區,單位呎價比鄰近的豪宅平了一半有多。(iii)私人樓宇的售價日益與普通香港人的購買力脫節,愈來愈多人對買私樓已失去了奢望,紛紛把買樓的目標轉往居屋。(iv)政府並沒有透過調低申請居屋的入息上限來調節合申請要求的買家人數。
這麼多人申請,是否人人都符合房委會所要求的資格呢?這個讀者可以不用擔心。申請者只要轉一份待遇差一些的工,就很容易符合房委會所要求的入息上限。待買到居屋後,他們就可以再去轉一份好工,恢復自己該有的收入。房委會是不會因居屋住戶入息上升而要求回購居屋的。
這樣一來一回雖然會有入息上的損失,但相對買居屋可得到的價格折扣,作點犧牲可謂除笨有精。政府亦沒有辦法阻止市民這樣做,只能把這類需求亦視作居屋的正常需求。
然而,若把居屋的需求真的視作有32萬戶,那政府手上的土地真的遠遠不夠應付。過去,香港每年的居屋供應,大約只有5000個。要滿足32萬戶的需要,最後一個抽到籤的人,可能要等64年。真是抽得中也冇命享。
供應可能出現斷層
而現實的形勢卻是更嚴峻,2022年的居屋供應可能跌至2700間,前後幾年的供應都可能出現斷層。政府對此已束手無策。難怪黃遠輝一口拒絕居屋也用輪候制的建議,這只會令市民看到,居屋要輪候64年才有機會輪得到的不合理現象。相信政府自己也不好意思說。
其實,這32萬居屋申請者,應該是政府最值得珍惜的香港人。當反《逃犯條例》鬧得熱烘烘,有人威脅要移民的時候,這批人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在香港買不動產。他們可謂是香港的中流砥柱。但現時以房委會能提供的居屋數量,只會一次又一次令這批人失望。因為他們抽籤的命中率不足0.8%。長此下去,他們只會對政府愈來愈不滿,最後可能加入反政府行列。
當然,香港近年出現的政治問題,根源主要是政治上的,但房屋問題處理得不好亦有一定的助長作用。政府此時必須勇於面對,而不是叫長策會出來故弄玄虛—長策會用了一套貌似很科學的評估房屋需求的推算模式,但得出來的香港房屋需求卻只有55000個。市民看得到公屋輪候冊上有27.2萬在排隊,而居屋的入表申請戶更有32萬戶,而政府卻只打算把每年的建屋目標定在55000個,市民怎會覺得政府有意思去解決房屋問題。
其實要知道香港的房屋需求,根本不需要什麼科學的推算模式。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就是了。政府若是不肯去面對,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