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於上周四倡議,由特區政府委任具高公信力的法官主持大型民意調查,以評估市民對通過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的支持率。若過半數的受訪市民同意方案(俗稱「袋住先」),27位泛民議員便應該慎重考慮民調結果以作為他們的投票意向。
筆者相信陳弘毅有此提議是真心希望政改的爭論能夠盡快解決。無奈,作為法律學者的陳弘毅不是統計學出身,未必明白設計一個令所有市民滿意的民調,根本是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在現時民意對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意見極為分歧的情況下,即使做多幾個大型民調也未必可以化解這場政治僵局。
民建聯民調 年齡分布奇怪
最近一位朋友電郵傳來一份民建聯於上月做的政改民意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約有六成一的受訪者認為立法會應通過方案,即是2017年可以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三成人則寧願2017年政制原地踏步,認為立法會應否決方案。但筆者留意到受訪者的年齡分布(age distribution)非常奇怪,竟然有41.9%的受訪者是屬於「60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明顯高於由政府統計處預測的21%(2014年)。筆者翻查最近幾季公布的同類型民調,發現並沒有出現這種嚴重偏向較年長組別的分布狀況。
以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簡稱「中大」)為例,自去年9月至今,中大總共做了五次政改民調,而屬於「60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比率只是處於21.2%至26%。另外,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也曾做了四次普選行政長官意見調查,屬於這較年長組別的比率也從沒有高過28.1%,看來民建聯的民調當中或許出了甚麼問題了。
雖然被民建聯委任的調查機構已為民調結果「加權」,但樣本的人口年齡分布嚴重傾斜於老年人口的問題未必可以以「加權」的方法解決。筆者就這問題詢問一位本地大學統計學系的教授,他也認同筆者的憂慮,因為這「偏差」(bias)是否已被「加權」修改過根本無從得知。
現在民意相當分歧
剔除民建聯的調查,最近幾個月其他大學和專業團體所做的政改民調均指出「袋住先」的支持率大約處於三成多至接近五成。另外,支持及反對「袋住先」的兩個比率的差距並不太大,反映民意相當分歧,以筆者做了十多年民調的經驗,即使再做多一至兩個大型民調也只會找到相同的答案,對解決這個政改困局根本於事無補。
從博弈角度來看,政府一向堅持支持「袋住先」的比率已過半,假若由法官主持的民調得出來的結果是支持率細過一半,這不是公開表示特區政府在「講大話」?對政府來說,這賭局絕對玩不過。至於27位泛民議員也不會同意這如「賭大細」的民調,因為議員已再次聯署反對8.31方案,除非在政改方案上有更加大的改善空間,否則,泛民也難有下台階。
筆者認為是否要「袋住先」取決於市民的支持度,但過去多月在香港發生的風風雨雨已重創社會和諧。如果要市民「袋住先」,不如「傾掂先」,否則,以現時的政治低氣壓和社會分歧,即使市民肯袋,香港也要付出龐大代價。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