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廂蝴蝶展翅高飛導致那邊廂氣候變化是謂之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
《逃犯條例》修訂法案鬧至全城風雨,由鬧雙胞到逼不得已一改傳統「直上大會」,可見當局起初估計這個議題對不同界別人的影響時,忽視本港商人擔憂過往被動參與的不良商業行為,以及嚴重低估外國商人對國內的司法制度缺乏信心,而從孟晚舟事件導致的兩個在華活動的加籍商人被扣,更加劇外商的恐懼感。這兩個角度在政府初推出修訂案時,並非在考慮範圍之內。
從政府引進修訂法案之初,只見保安局局長獨力應對本地傳媒,特首無需外訪時也有出面解說。這個發放消息模式顯然未能及時回應所有在傳媒或社交媒體出現的林林總總反對意見。而反對派就是利用這些空隙肆意誇大及散播各類謠言,以收嚇怕人心的作用,及後更派員到北美聲稱政府斷送高度自治,盲從及淪為國家的打壓異己的工具。直至外國商會直接加入戰團,政府不得不調整宣傳策略。
政府遲來的行動
最近幾天政府開始傾盡全力,動用各級官員護航,到處詳細講解社會各界提出對《逃犯條例》修訂法案的憂慮及誤解,包括政務司長及律政司長,以期扭轉宣傳上的頹勢。這個動作來得晚了,但遲到總比無到為好。
由於當局低估這修訂案的複雜性,普通市民對修訂案並不了解,最初接觸的言論,不論正反看到之後如果接受變成個人的觀感。所以面對有相若議題之時,應有專人全天候關注傳媒及社交平台如何演繹信息,如果發現錯誤解讀就應立即澄清解畫,否則錯誤消息一經散播就算花上很大氣力都難以扭轉局面。「送中」這個易明、容易上口的口號式宣示就是一例。政府要有專人在這方面動些腦筋,作出有效回應。記憶所及,當年魯平主任針對末任總督的「三違反」是信手拈來的經典。
政府另一項遲來的行動便是本周初與香港總商會就商界對修訂法的憂慮進行磋商。結果總商會清楚表達紓緩局面的三個建議以供政府回應。至於是否帶來轉機有待下回分解。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