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減息釋放的信號及其影響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柳洪認為,人民銀行2月28日的減息意在主動引導市場改變氣氛和預期,產生穩增長的作用。減息預示中國貨幣政策將呈漸進式寬鬆走勢。房地產市場預期可能持續改善,止跌回穩可期,有望帶動50到60個行業回溫。
撰文:柳洪(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
 
中國人民銀行2月28日決定,從3月1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本次減息是人行四個月內的第二次減息,雖較人行2014年11月22日的不對稱減息(一年期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40和0.25個百分點)幅度要小,但筆者認為釋放的信號更為清晰,人行並非被動穩增長、防通縮、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以及防範金融存量風險,更非加入近期十多家央行減息挑起的貨幣戰,而是意在主動引導市場改變氣氛和預期,產生穩增長的作用。
 

一、人行減息所釋信號解讀

 
今年中國經濟開局不利,下行壓力較大。但是,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狀況已有改善。歷史數據反映,春節當月 PMI 大多回落,但今年2月份官方製造業 PMI 錄得49.9%,較上月升0.1%,接近榮枯線,並結束四個月連跌走勢。2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 PMI 為50.7%,高於初值,且為七個月來的新高。2月份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錄得53.9%,較上月升0.2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表明中國非製造業總體保持平穩擴張態勢。在此背景下人行毅然決定減息,筆者認為,釋放了如下五個信號,而重點在主動引導市場改變不利於穩增長的預期。
 
(一)市場需改變對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預期。年初至今的市場氣氛和預期是,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持續下滑,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長為7.3%,2015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可能不足7%。內地有輿論認為深化改革、注重環保可以放慢經濟增長。海外唱空中國經濟浪潮又起。這種市場氣氛和預期已影響到內地的消費、投資及資金流向,不僅對穩增長和保就業不利,也會加大經濟換擋失速的風險。
 
人行本次減息,看似順應市場減息的預期,實際上意在引導市場改變持續看空中國經濟的預期,以起到穩增長先穩預期的作用。人行本次減息意味着:一是貨幣政策作為財政政策、深化改革和相關戰略在穩增長方面的配套政策之一,已加大力度,在貨幣及財政政策、深化改革和「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戰略共同發力下,中國經濟有望於第二季度止跌回穩,下半年將好於上半年;二是「新常態」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在7%左右,持續看空中國經濟存在風險。
 
(二)中國經濟的通縮風險可望緩解。通縮愈來愈近,主要表現為:CPI 同比漲幅自2014年5月以來呈下行態勢,2015年1月低至0.8%;PPI 同比漲幅2015年1月為-4.3%,連續35個月負增長;GDP 縮減指數,已有機構測算是負數;M1/GDP 指標對通縮趨勢的反映較 M2/GDP 更為準確,2009年至2014年 M1/GDP 指標分別為0.6495、0.6640、0.6127、0.5942、0.5736、0.5469,目前已經回落至2001年的水平。通縮壓力上升,既有經濟下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歐洲和日本通縮,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帶來的輸入型通縮的影響;既有貨幣投放不足、貨幣信貸存量被過剩產能和無效投資擠佔的因素,也有稅收過高的成份。究其本質,通縮是貨幣問題。人行減息可對沖 CPI 同比漲幅下行的壓力,降準可加大基礎貨幣投放,加上穩增長有望見效,有效需求可望增加,那麼,通縮風險不僅可控並可緩解。
 
(三)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將是長期趨勢。人行減息後一年期貸款利率為5.35%,PPI 同比漲幅2015年1月為-4.3%,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仍高達10%左右。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特別是緩解中小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人行去年中以來貨幣政策調控的方向。
 
去年中以來,人行就通過政策工具創新,引導中長期利率水平逐步走低,公開市場上通過正回購利率的下降引導長期利率下行。去年11月22日人行採用減息工具,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成果明顯,一般性貸款加權利率到12月底降至6.92%,較9月底下降41個基點。究其原因是,貸款利率市場化後銀行仍普遍參照基準貸款利率定價,基準利率對貸款利率擬定仍有很大影響。
 
人行本次減息,一是仍可起到降低名義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進一步鞏固上次減息產生的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二是信貸與債券融資之間有一定的替代性,債券的融資成本也會有所下降。三是緩解市場資金緊張局面,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表現與貸款利率的走勢同向,達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效果。近期人行發文下調地方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隔夜利率由去年的5%降為4.5%,七天利率則由7%降為5.5%,進一步鞏固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今後如果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成果出現反覆,人行進一步的政策出台仍然可期。
 
(四)人行今年將重點推進人民幣存款利率改革,利率市場化將有實質性進展。人行本次減息,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利率市場化改革再進一步。
 
預計年內人行將從下列幾個方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一是發展銀行同業存單,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擴大和提高金融機構負債產品的自主定價範圍和能力。通過存單公布的利率和買賣的利率,培育政策目標利率。二是進一步完善無風險收益率形成機制,完善利率調控體系,健全利率傳導機制,不斷增強人行利率調控能力和宏觀調控有效性。三是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四是強化銀行自律,並讓所有風險顯性化,讓商業銀行作為市場主體真正地按照市場規則運用信貸資金,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五)貨幣政策將呈中性偏鬆或漸進式寬鬆走向。人行年內會否再次減息,將視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有無轉變、社會融資成本降低的成果有無反覆、通縮風險是否緩解而定。目前基準利率仍有下降空間,人行年內有再減息一次的機會。減息要發揮預期效果,還需降準釋放流動性作配合。鑒於當前大型金融機構、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分別高達19.5%和16%,以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衡量仍明顯偏高。且外匯佔款大幅減少,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全部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分別環比減少1183.65億元和1082.61億元人民幣。短期內外匯佔款環比減少的趨勢難以扭轉,需要降準補充基礎貨幣。從外匯佔款的缺口估計,年內可能會有2到3次降準機會。
 
此次人行減息並不意味着進入減息周期,但基本可以確認已進入降準周期。而從貨幣政策的橫向比較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將與美國反向,與歐元區、日本同向,只是力度較小而已。
 

二、人行本次減息的主要影響

 
人行本次減息可發揮穩增長、防通縮、引導市場改變看空中國經濟預期的作用。貨幣政策漸進式寬鬆,房地產市場預期改善,止跌回穩可期。A股前景較為樂觀,可能帶來財富效應。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的啟動和推進,有望獲得更低成本的配套資金,對穩增長有利。只是銀行業讓利實體經濟,利空多於受益,利差有收窄壓力。
 
(一)房地產市場受惠本次減息,整體氣氛將現改善,下半年止跌回穩可期。房地產兼具消費與投資雙重屬性,利率、M2、新增貸款等貨幣要素與房地產市場量價變化息息相關。減息將導致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房企的整體資金面有望改善。按揭貸款利率降低,購房成本減少,有利於吸引剛需及改善性需求入市,推動市場觸底回暖。M2對於房地產市場量價影響較大,有研究機構的「中國房地產業中長期動態模型」顯示,M2每增加1%,將推動銷售面積增加1.8%,銷售價格增加0.8%。
 
2014年11月22日人行減息,對房地產市場預期改善有明顯作用。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看,1-11月兩項指標分別為-8.2%和-7.8%,1-12月兩項指標分別大幅收窄至-7.6%和-6.3%。從北中南具有代表性的一、二線城市北京、武漢和深圳的房價走勢看(見下圖),去年11月22日人行減息後,新房和二手房房價均呈環比回升態勢。人行本次減息後,北京、上海等地整體看房量大幅上升。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綜合判斷,在貨幣政策漸進式寬鬆走向下,房地產市場預期可能持續改善。儘管消化庫存仍將是2015年市場的主基調,但是不同城市消化庫存的壓力顯著分化。預計一、二線城市全年量價均有望小幅回升,三、四線城市受困於高庫存,全年量價可能保持平穩或小幅下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今年第二季度有望止跌,下半年可能會回到10%以上,甚至達到11%。
 
(二)銀行業需讓利實體經濟,利空多於受益。人行本次減息,除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外,還將存款利率上限從1.2倍擴大至1.3倍。由於市場資金面偏緊,銀行之間、銀行與貨幣基金之間爭奪存款,因此,多數銀行會上浮,特別是中小銀行一般會一浮到頂,如人行減息後,浙商銀行、恒豐銀行等銀行即宣布一浮到頂。按1年期定存計,存款利率由3.3%(2.75% X 1.2)降為3.25%(2.5% X 1.3),僅僅下降了0.05%,而貸款利率卻下跌了0.25%,實際上是非對稱性減息,銀行業的利差將收窄。今年人行將重點推進人民幣存款利率改革,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將是大概率事件,亦將增加銀行業的成本,增添利差收窄壓力。不過,短期看是銀行讓利實體經濟,但如果拉長周期,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取決於利差、信貸總量以及資產質量。降息能夠降低實體經濟信用風險,銀行業的資產質量未來或有改善,呆壞賬上升勢頭應會減弱。另外,為了配合減息,預期中的央行降準將利好商業銀行。
 
減息可能會帶來另一個趨勢,即大型銀行的部分存款將流向中小銀行。因為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未必立即上浮,即使上浮也不會一浮到頂,否則成本會大幅增加,且操作性相對較差;更有個別銀行因為資金配置問題而宣布減息。這就導致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低於中小銀行,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部分存款從大型銀行流向中小銀行成為可能。大型銀行的部分存款資源流失,其服務可能向大中型企業集中。中小銀行獲得存款資源,將更有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未來中小銀行可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主力軍。
 
(三)減息理論上利好股市,A股前景較為樂觀。人行本次減息後股市的反應相對平靜,除局部板塊如環保、文化等板塊表現亮麗外,大盤整體表現反復、偏弱。主要原因可能是,其一,本次減息符合市場預期,前期市場連續上漲已經提前透支了減息的利好;其二,市場過度關注經濟下行及通縮風險上升等壓力;其三,減息短期對銀行股利空。
 
但是,從中長期看,減息將從四個方面對股市產生積極影響:一是基準利率下降,繼續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吸引更多儲蓄資金流入股市;二是對信用風險擔憂減弱,表現為估值模型中的風險溢價下降;三是減息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對高槓桿和資金密集行業來說,在估值提升後還可改善企業盈利;四是減息有利於銀行業的資產質量改善,未來銀行股價值重估可期,且預期中的降準對銀行股利好。因此,A股中長期前景較為樂觀,不僅可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而且可能帶來財富效應。
 
(四)減息短期會加大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但全年看人民幣兌美元仍可能呈先跌後回走勢。一般來說,貨幣政策寬鬆,如減息應加大本幣的貶值壓力。事實上,本次減息前後一周,人民幣對美元有較大幅度貶值。從2月24日到3月4日,人民幣中間價、CNY 和 CNH 分別從6.133、6.255和6.2632,貶至6.1525、6.2710和6.2833,幅度分別為195、160和201點子。預計中國的貨幣政策寬鬆工具主要在上半年運用,因而,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有較大貶值壓力。
 
但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空間較為有限。原因:其一,預計人行不會容允人民幣兌美元形成單邊貶值預期,這不利於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其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需要服務於國家的兩大戰略發展。一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人民幣正邁向國際儲備貨幣,年底有望加入SDR貨幣籃子。二是「一帶一路」戰略,這既是經濟發展戰略,又是中國實施國際合作、樹立負責任國際領袖形象的戰略。兩大戰略的連接點在人民幣匯率。這就決定了人民幣不宜參與全球貨幣戰,實施貶值。三是防止資金大規模外流引發金融經濟風險,也需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人行對匯率的態度,一方面,將會通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來體現。CNY 受2%的日波動幅度限制,只能在中間價上下2%的區間波動。CNY 的變化趨勢實質上是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減持美債、調整外匯儲備的構成來表達。中國擁有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通過減持美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調控人民幣匯率的作用。因此,本次減息乃至後續的中國貨幣政策放鬆後,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空間將較為有限。預計下半年受美元強勢減弱、中國經濟托底將見成效、經常賬盈餘增加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有機會反彈。如果看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將是很強的貨幣。只是問題將轉移到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矛盾不減反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人行本次減息意在主動引導市場改變氣氛和預期,產生穩增長的作用。本次減息預示中國貨幣政策將呈漸進式寬鬆走勢,有利於市場信心持續改善。預計房地產市場年中有機會止跌回穩。A股前景樂觀,可產生財富效應。消費可望回升。隨着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基建投資力度加大,「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預計內地經濟增長可以達到政府提出的目標。穩增長見效,亦將有助於人民幣兌美元保持基本穩定。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中國銀行(香港)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