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滙豐控股(005)業績是不能存有過分期望,市場原以為滙控業績後可接力成大市火車頭,結果是徹底落空。說白一點,基於金融機構基本業務增長持續呆滯,大部分靠炒房業績充撐大數,形成業績進一步受市況影響,滙控亦毫不例外,亦導致每季業績跟市場誤差程度亦愈來愈大。
滙控全年盈利大數遜預期,去年第四季情況尤為明顯,應升則跌,應跌則升。末季核心稅前盈利大數跟市場估算相差7億至10億美元,尚且可抵賴上季市況波動,但今年又如何?事實上,去年環球利率走勢理應有利滙控,但滙控整體息差僅擴闊3點子到1.66%,其中最後一季更較頭三季收窄。息差表現太弱,拖低淨利息收入表現,今年環球利率難復去年,滙控淨利息收入自然難樂觀。既然如此,今年就要靠非利息收入及交易業務,始會令整體收入保持一定動力,唯環顧全球市況,要實現中高單位數增長愈來愈成神話吧。另外新會計準則下預期信貸虧損提撥金額多少,很視乎宏觀經濟及市場環境下的不同指標假設參數變動,這方面對短期盈利亦會構成難以估算波動。
滙控的問題 全球金融機構皆面對
屈指一算,滙控供股10周年了,10年間滙控努力過,管理層由紀勤、歐智華到現在的范寧,服侍及滿足到包括資本水平為主的眾多監管要求,無奈卻總是未能服侍股東及履行最簡單的提升回報承諾。的確,滙控已屬低增長股,派息比率仍夠充撐,但金融股是經濟周期寒暑表,根本沒本事或福分讓投資者視而不見,視之為一隻穩定收息公用股看待。事實上,滙控的問題是全球金融機構的問題,增長欠奉,但成本偏高。撇除拓展業務或應付監管的開支,實話實說,金融機構高層的薪酬實在高得驚人。范寧未算是全球最高薪金融機構老總,但每年袋4000多萬,不要忘記滙控之大,高管薪酬累積合共計算,隨時已超越一間有實力中型企業全年盈利。股東要向管理層支付極高薪酬,去管理一間低增長及未有增長動力形成的企業,似乎整個行業難以樂觀。
不能否認滙控香港及區內業務依然具賣點,奈何歐美欠佳,金蛋一直只淪為補貼集團工具,滙控強調聚焦亞太的國際金融機構定位,本質上有矛盾。筆者好幾年前已認為,要滙控有作為唯一靠一系列企業行動以釋放價值,將有增長亮點的更易於被市場發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